国门思政进小学课堂:延边大学“红蕴兴边”实践团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

发布时间:2025-08-06 17:44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农佳薇、马嘉欣   阅读 9.3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6日讯(通讯员  农佳薇 马嘉欣)为深入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探索大中小思政一体化路径,7月16日上午,延边大学文学院“红蕴兴边”研究生实践团走进珲春市哈达门学校,开展“行走的国门思政课”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团队依托本地红色资源,以抗联精神为主题,通过英雄故事讲述、互动问答与问卷调研,为学生带来一堂沉浸式、启智润心的思政课堂。

课堂上,实践团成员马嘉欣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讲述了珲春籍革命烈士周树东的事迹。她结合烈士的成长背景,用鲜活生动的语言引导大家思考:周树东9岁随父来珲春,年纪与在座许多同学相仿;可到了19岁,他已为国捐躯。朴实的话语唤起了学生们的情感共鸣随后,实践团播放了对抗美援朝老兵韩莲顺的采访视频。视频中,这位参战老兵讲述了两个哥哥在战场上牺牲的经历,并动情表示,自己当时也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在场学生认真观看,神情专注视频播放结束后,有学生表示,这是第一次听到亲历者讲述战场经历,对英雄多了一份理解与敬意。在教学中,马嘉欣引导学生观察细节、表达理解,学生们在自主思考中加深对英雄事迹的认识

图为实践团成员马嘉欣正在授课

图为珲春市哈达门乡中小学学生在听课  在讲述与互动环节后,马嘉欣设置了“英雄卡”制作环节,引导学生以图文形式记录所学内容。每张卡片设置了“我的名字”“英雄名字”“我记住的一件事”等版块,鼓励学生梳理认知、表达感受。六年级学生郎悦琪在卡片中写道:“我记住了一个英雄,他叫周树东。他9岁来到珲春,和我们差不多大,可到了19岁,他就为了保卫祖国牺牲了。”现场部分学生在填写过程中主动交流,表达对英雄事迹的敬佩与震撼。实践团成员在一旁针对学生卡片中的关键词进行引导,帮助其进一步理解英雄精神背后的时代背景与现实意义。

图为学生踊跃回答问题  为进一步检验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实践团成员设计并发放了“小小爱国者心中的英雄”主题问卷。问卷内容围绕“我知道的英雄”“英雄与我们的国家”“我也能学英雄”三个板块,结合课堂内容,引导学生从知识回顾、情感共鸣到行动认知三个层面进行填写。六年级学生小宇在问卷中写道:“我想对周树东叔叔说,谢谢您保护了我们的家乡,我也要像您一样勇敢。”问卷结果显示,超过八成学生能够准确写出课堂提及的英雄人物,并在开放题中表达出对英雄精神的初步理解。实践团成员据此整理反馈结果,为后续课程优化与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图为学生制作英雄卡

课堂结束后,哈达门学校的王校长对课堂效果给予肯定。表示,此次思政课采用图文展示、视频讲述与互动问答等多种形式,贴近学生认知水平,引导孩子们在了解本地英雄事迹的过程中增强了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国家的归属感。延边大学文学院“红蕴兴边”实践团指导教师韩冰介绍,此次课堂设计立足“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建设目标,意在通过贴近儿童的讲述方式与沉浸式教学实践,将红色历史资源转化为生动的思政教材,为乡村思政教育提供实践样本。

本次教学活动是行走的国门思政课系列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挖掘本土红色资源,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方式,推进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建设的大背景下,让爱国主义精神在新时代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撰文 | 农佳薇、马嘉欣

图片 | 马嘉欣、林慧珍、李紫涵、梁航源

审核 | 韩冰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农佳薇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30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