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托管班|摆手舞起传薪火,文化自信植童心

发布时间:2025-08-05 23:2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冯思媛 王雅芝 桂宇洋   阅读 2.0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17讯(通讯员 王雅芝 桂宇洋,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土木工程系三下乡赴恩施社会实践队在宣恩县长潭河侗族乡中心小学,依托“七彩假期”爱心托管班,开启了民族特色文化系列课程。

伴随着“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的欢快歌声,“小背篓里的秘密”——民族知识小课堂热闹开课,志愿者们以鲜活互动的方式带领孩子们开启了一场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探索之旅,让孩子们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在心底悄然埋下对民族特色文化的认同与热爱。

课堂上,志愿者们从分布地域、民族服饰、风俗习惯等多个角度为孩子们带来了56个民族的整体介绍。通过图文并茂的讲解,让孩子们对我国多元的民族组成有了初步的认识。

由于班内大部分孩子来自于土家族、侗族和苗族,志愿者们特意对这三个民族展开了详细介绍。土家族的吊脚楼与西兰卡普、侗族的鼓楼与大歌、苗族的银饰与刺绣,一个个熟悉又鲜活的知识让孩子们深刻感受到自己所属民族文化的厚重与精彩。

在文化体验环节,最受孩子们欢迎的当属土家族传统舞蹈摆手舞教学。志愿者们向孩子们分解了每一个动作的要领,并亲身示范了摆手舞中的单摆与双摆。孩子们热情高涨,纷纷起身跟着志愿者学习。伸展、摆动、踏步,孩子们的动作虽然略显稚嫩,但每一个孩子都学得格外认真。课堂上充满了欢声笑语,也充满了文化传承的温度。

志愿者还带领大家了解了侗族的多耶舞。视频中,侗族人民围成圆圈,载歌载舞,场面欢快热烈。孩子们看得目不转睛,有的还跟着视频中的节奏轻轻晃动身体,感受着侗族舞蹈的独特魅力。​

整堂课中,孩子们展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在问答环节,大家积极举手回答志愿者提出的关于民族文化知识的问题,争先恐后地分享自己的见解。直至课后,孩子们仍意犹未尽,围着志愿者们叽叽喳喳的讨论。“老师,下次能教教我们苗族的芦笙舞吗?”“我回家要和哥哥姐姐们一起跳摆手舞!”稚嫩的声音里满是对民族文化的好奇与热爱。


此次“小背篓里的秘密”民族知识小课堂,不仅让孩子们学到了丰富的民族知识,感受到了各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民族团结的种子,让文化自信的嫩芽破土而出,让民族认同感的根系不断延伸。当孩子们真正了解并热爱脚下这片土地上的民族文化时,那份对家乡的热爱便会油然而生,这份热爱将激励他们成为家乡文化的传承者与守护者,让民族的瑰宝在新时代绽放更加耀眼的光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冯思媛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6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