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5日讯(通讯员鲍湘怡 纽察陶博奇艳)近日,本心研续索伦心语小队前往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探访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鄂温克族太阳花”技艺传承人艾吉玛姐姐及其“太阳姑娘”工作坊。队员们通过聆听传承故事、体验手工制作、对话非遗守护者,深刻感悟到这项指尖技艺背后的文化温度与民族精神,以实际行动响应“以青春之力守护文化根脉”的号召。
艾吉玛姐姐是鄂温克族太阳花技艺的第二代传承人,她的母亲曾为维持工作坊运转变卖家产,将这项濒临失传的手艺从草原深处带到世人面前。“太阳花是鄂温克人献给太阳的礼物,每一片花瓣都凝聚着对自然的敬畏。”艾吉玛姐姐向队员们展示了一枚由驯鹿皮、珍珠和彩线制成的太阳花挂饰:“从选皮、染色到缝制,全部需要手工完成。母亲常说,手艺人的心要像太阳一样明亮,才能做出有灵魂的作品。”
图1 索伦心语小队与艾吉玛姐姐合照
在传承传统的同时,艾吉玛姐姐带领工作坊不断创新。目前,工作坊已经开发出300多种不同款式的太阳花产品,从传统的挂饰到现代的胸针、耳环、手机链等,每月都能推出几十种新品。“现在仿造的速度确实很快,”艾吉玛姐姐无奈地笑着说,“但我们不断创新,他们就永远追不上我们。”更令人敬佩的是,工作坊始终坚持纯手工制作。“我们可以选择机械化生产来提高产量,”艾吉玛姐姐坚定地说,“但那样就失去了太阳花的灵魂。一方面每一件手工制品都承载着手艺人的心意,另一方面工业化会让很多人失去工作机会。”
图2 太阳姑娘太阳花工作坊琳琅满目的创新产品
让队员们深受感动的是,太阳花工作坊不仅传承了文化,更为当地妇女创造了就业机会。这里有很多陪读妈妈,还有一些没有机会接受教育的妇女,艾吉玛姐姐说“工作坊为她们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让她们既能照顾家庭,又能实现自我价值。”随着太阳花知名度的提升,当地陆续出现了多个类似的工作坊,不仅带动了就业,还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通过太阳花,让更多人了解鄂温克族,认识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美丽的一员。
图3 索伦心语小队采访非遗传承人艾吉玛
实践队员们在一位老师的指导下尝试制作太阳花,看似简单的缝制却让众人手忙脚乱。“一针一线都要稳,就像守护文化一样需要耐心。”老师鼓励道。谈及未来,她说到:“从前无人问津,现在太阳花成了鄂温克族的‘名片’。你们年轻人的关注,就是非遗最好的土壤。”活动尾声,小队与工作坊达成共识,计划通过新媒体推广太阳花文化,并设计NFC关窍。队员们表示:“将以‘太阳姑娘’的坚守为榜样,让太阳花的光芒照耀更远——这是对中华民族多元文化最生动的致敬。”
图4 老师指导索伦心语小队成员制作太阳花
这次实践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非遗传承不仅是对技艺的保护,更是对文化根脉的守护。太阳花工作坊的坚守,体现了文化传承者的担当;而这项技艺给当地带来的改变,则展现了传统文化在当代的生命力。本心研续索伦心语小队将继续以青春之力守护这份“指尖瑰宝”,让太阳花的光芒永远照耀在中华民族的文化星空。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珺雯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