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5日讯(通讯员 陈铄、江裕峰) 2025年7月12日至18日,惠州学院“和”光童行队奔赴惠州市惠东县稔山镇范和村,深入依托于“广东省十大最美古村落”——范和村中的范和小学,精心设计以古村落的活化与保护+体育活动+心理健康+社交协作相融合的课程方案,打造了一场为期七天、课程全勤落地、活动精彩纷呈的公益夏令营。这不仅是一次短暂的陪伴,更是一场关于身心成长与文化寻根的深度浸润。一场名为“和光童行”的公益夏令营,悄然点燃了52颗童心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图为学校校长宣布开营体魄强健:多彩运动启航
在运动课程中,团队精心设计了《排球拍拍拍》、《绳子大闯关》等游戏,以及八段锦、背对背运气球、毽球、等传统体育项目,激发了孩子们对于体育活动的兴趣,不仅提升了孩子们的体能,所设计的环节有效增强了孩子们的团队沟通协作能力。此外,还有《守护计划》、《纸牌大作战》等趣味体育游戏,既增强课程趣味性,提升儿童参与度,又锻炼其反应速度、听觉感知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他们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图为老师带领孩子们学习八段锦
▲图为孩子们进行跳绳大闯关比赛 心桥初筑:社交情感探微
在心理课程中,最开始团队成员们通过一系列的《我们同在一起》、《泡泡糖》、《找朋友》等互动破冰与合作游戏,迅速拉近与儿童的距离,慢慢的打开心扉,也让他们在协作中体验友谊力量,奠定积极社交的基础。团队。通过《情绪小课堂》、《曼陀罗绘画》、《梦想的气球》、《我的力量动物》等课程,引导儿童在游戏中认知、表达与管理自身情绪,团队与孩子们的距离也更进一步。此外,团队还通过小小侦探系列之《失火的仓库》、《龟兔赛跑》等课程,并通过多次舒尔特方格的训练,有效提高了孩子们的专注力。▲图为专注力特色课程之《失火的仓库》
▲图为曼陀罗绘画作品
在社交能力培养上,课程借助夸夸墙、秘密信箱、团队“菜地”等活动,着重训练儿童的观察力、共情力及协作技巧。孩子们能够学习到如何清晰表达情感、理解他人情绪,并实践建立信任与维系关系的方法,显著提升了人际交往能力,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心理与社交基础。▲图为小朋友对组内组外同伴以及老师的夸夸墙
▲图为小组组内协作制作家园菜地
在古村落探索课程中,团队带领孩子们深入了解范和村的古村落文化。孩子们深入范和古村,走过熟悉的古围屋,伴随着团队成员的讲解,感受历史的厚重,对于家乡古村落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古围屋内的《谁是小小狼人》、《小小建筑师》、《植物拓印》、《舞龙律动》等课程,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带动孩子们在传承与创新中推动文化多样性的延续与发展,让古老的村落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图为老师们带领小朋友进行研学和参观与感受古村落文化
▲图为小朋友制作完龙狮后肆意舞动“祈愿”
这些课程将抽象的古村保护理念转化为可触摸、可运动的具象体验,通过“文化浸润”+“亲身参与”,引导学生用双手还原家乡古建筑之美,用脚步探索村落历史脉络,用心灵感知传统与现代的共生,在团队协作与运动挑战中激发文化自信,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图为手工实践课程部分成果展示
成长回响:心声汇聚之力
在夏令营结束之际,团队收集了来自孩子、家长和教师的反馈。小业同学说:“这七天收获了许多许多的快乐,活动过后会很想念老师们的,老师们这七天辛苦了!。”小意同学表示“我长大了也要和你们一样去陪有需要的人小朋友玩!”孩子们的诸多暖心话语,让团队成员们不由得十分感动,短短的七天内却纷纷与孩子们都建立起了深刻的感情。此外家长代表小谦妈妈和团队成员们聊天时表示孩子回来后,明显说话多了,也活泼了很多,每天回家都会与父母分享在学校的趣味小事,连家长都对夏令营的老师们了如指掌。笑容,便是团队最好的KPI,唯有坚持“脸上有笑、眼里有人、心中有爱”,才能以真心换回真心,探索适合乡村儿童的教育支持模式,并通过实践不断优化完善,将范和村的成功经验转化为可复制、可推广的范例,为其他乡村地区教育发展提供借鉴,助力乡村教育振兴,激活乡村教育新活力。▲图为采访小谦妈妈
最后,和光童行队表示,范和村的历史文化与自然资源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团队将进一步梳理活动成果,继续优化课程设计,深化与范和小学的长期合作,为乡村教育发展和文化传承添砖加瓦。此次夏令营不仅为孩子们播下了成长的种子,也让团队成员在实践中坚定了推动教育公平、守护文化根脉的信念。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铄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