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畜牧科技前沿书写青春答卷 —— 扬州大学学子赴大连三仪动物药品有限公司实习

发布时间:2025-08-05 13:0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刘天丽   阅读 751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兽用生物药品行业在保障动物健康、促进畜牧业发展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为深入了解该行业的生产运作、技术创新,扬州大学兽医学院刘天丽同学于7月29日前往大连三仪药品有限公司开展就业实习类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企业一线,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从而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提升个人的职业认知和就业能力。


科技成果如何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忠范曾指出:“实验室里的创新成果,实际上只是个样品,把这些样品变成规模化的产品,这是一个重要的跨越。从规模化再变成市场化的商品,这是另一个跨越。”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难寻下家,企业亟需的技术求而不得,矛盾直指成果转化。大连三仪动物药品有限公司通过构建产学研一体化体系破解这一困境:其不仅设立了自己的生命科学研究院,打造从源头创新到技术研发的核心阵地,还配备了完备的生产线作为成果落地的硬件支撑,更专门组建成果转化部门,聚焦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 “最后一跃”,高效推动专利技术向实际产品转化。


成果转化部门实习

经过培训,完成部门级,公司级,班组级,新员工培训综合,兽药GMP基础知识的对应试卷并了解相关安全事项后正式开始了实习之旅。

刘天丽同学有幸作为成果转化部门实习生参与到重组鸭干扰素乳酸菌表达系统的研究开发这一课题,通过临床动物实验,分离各组织检查病变,采血,采拭子等并统计实验结果,分析产品功效和优势,往返于生药实验室和蛋白纯化及电泳室,在部门前辈指导下,认真学习巩固提质粒,制胶,跑电泳,划平板等实验技能。

走进生产线

大连三仪拥有国内首条重组细胞因子生产线,拥有口服溶液剂生产线(含中药提取)2条、中药提取生产线;拥有液体深层发酵和微囊包被核心生产工艺的微生态制剂车间。了解到一款药物从开始研发到实验室层面的小试,放大到一定规模的装置上中试,最后到生产线实现产业化需要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其中重组鸡白细胞介素-2的研究与应用这一课题更是历经整整20年,最终荣获国家一类新兽药并实现产业化。

图为三联全自动不锈钢机械搅拌发酵系统和新建液态饲料添加剂生产线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此次大连三仪之行,刘天丽同学不仅看到了兽用药品从研发到生产的全链条,学习了更多实验技能,更坚定了“以专业所长助乡村振兴”的信念。作为新时代的农科学子,当以实践为笔,以真知为墨,在兽用药品创新的赛道上奋力奔跑,让青春之力融入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为强农兴农”写下属于青年学子的答案。

撰文 | 刘天丽

图片 | 刘天丽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天丽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2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