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大学“走进田野课堂”三下乡团队宁夏分队“乡土写作课”课程圆满结束。先前,实践团成员走进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永宁县第五中学学校,为八年级的同学们带来一堂别出心裁的乡土写作课。团队以“乡土视角融入语文学习”为核心,将课本内容与脚下的土地紧密结合,以地方特色为中心,在宁夏学子心中播下发现乡土文化、传播乡土文化的种子。
赏经典阅读,掘乡土文化。
课堂上,实践团成员以问题为导入,通过“什么样的文章是好文章?”和“如何写出好文章?”两个问题打开乡土写作课,带动同学们积极踊跃发言。其后结合八年级语文课本内容,以《白杨礼赞》和《安塞腰鼓》为例讲述好的写作应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有感而发,情感真挚。以再次品读经典为引,挖掘其中蕴含的真挚乡土情,让同学们更能读懂身边无处不在的乡土文化,让每个人都成为家乡文化的“发现者”和“讲述者”。
图为同学们认真听团队成员马乐乐讲述经典乡土文本。
看乡土美食,品乡土文化。
随后,实践团以迟子建《故乡的吃食》为例,立足北方饮食特色,鼓励同学们介绍家乡特色美食,从日常饮食中发现地域文化特色。随着课堂小练的结束,更是有几位同学积极举手,迫不及待地想要将他们心中故乡最美味的吃食分享给大家。同学们积极踊跃的发言让课堂充满欢声笑语,洋溢着轻松愉悦的氛围,不同的吃食被同学们一一介绍出来,更有甚者说自己都要听饿了。课后采访时,同学们称:“向大家介绍自己写下的美食时感到很自豪,也很开心心中的美食能被大家知道。”
一食一味,一个地方饮食文化的建立与它当地的物产、气候、历史文化、宗教等因素都密切相关,如西瓜泡油饼这类看似奇怪的吃法则是宁夏独特地域文化的体现。饮食让文化的表达更加鲜活,让人们身在其中而感其味。这场独特的写作小练,让同学们更进一步的理解乡土文化,当同学们用自豪的语言朗诵着他们笔下故乡的吃食时,是对乡土文化的另一种发现、传播。
图为同学们积极分享自己笔下的家乡美食。
观现今文学,播乡土文化。
课堂的后半阶段,实践团向同学们分享了宁夏作家郭文斌的长篇小说《农历》一书,书中通过"小说节日史"的形式,以两位乡村孩童的视角展开对乡土文化的阐释叙述。乡土文化和文学创作紧密相连,乡土文化为文学创作提供写作素材,文学创作使得不同地域的乡土文化被更多人所了解、发掘。将优秀的文学作品分享给同学们不仅能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积累写作素材,更能推动更多人了解书中所蕴含的乡土文化与地域特色。在团队成员生动鲜明的解读下,同学们对写作和乡土文化有了新的认识,希望大家能够看到脚下的土地、身边的生活,它们本身就充满语文的魅力。通过阅读名家作品,学习如何像他们一样,用文字记录家乡的美景、民俗,写出乡亲们的故事和情感。
图为同学们课下向团队成员马乐乐询问问题。 这堂别出心裁的写作课,以乡土文化为底本,向同学们阐述如何写出好的文章,引导同学们成为乡土文化的传播者,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记忆,让语文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链接精神世界和现实。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吕彬雨含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