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学院新疆推普传经典 红色诵读润泽维族少年心

发布时间:2025-08-04 23:29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张怡佳、林静敏   阅读 1.3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2025年3月15日至7月10日,新乡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石榴花开,语连万家”手牵手推普援疆社会实践团远赴新疆和田市希望小学,开展了为期近四个月的“普语诵红章,声动少年心”主题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们深入校园,担任朗诵社团指导教师,将红色经典文化融入普通话教学,旨在提升维吾尔族学生的国家通用语言能力,厚植爱国情怀,取得了显著成效。

清晨,和田市希望的小学操场上,二十余名身着紫色校服的学生整齐列坐,手捧朗诵稿。实习教师林静敏的首次独立授课场景令人印象深刻。当她示范朗读时,一位坐在最外边的男孩努力模仿卷舌发音,引得其他同学善意轻笑。林静敏灵机一动,邀请这位男孩担任“小老师”。受到鼓励的孩子自信地站出来,清晰而响亮地朗读出“壮丽山河”四个字,赢得了全场的掌声。阳光洒落,学生们的齐诵声从最初的怯懦逐渐变得铿锵有力,“少年强则国强”的呐喊最终响彻校园,让实践团成员们深切体会到语言作为沟通桥梁的力量。

▲图为实习老师林静敏在教授学生发音

教学实践中,实践团的成员们发现维吾尔族学生因母语中部分音素与普通话存在差异,在平翘舌音区分、前后鼻音等方面常遇难点。为此,团队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从基础发声技巧入手,并创作了如“春风拂过草原,牛羊漫过山坡”等富有新疆地域特色的小诗,引导学生在熟悉的场景想象中提升情感表达。随着课程深入,配乐朗诵、情景演绎等多元形式被引入课堂。在排练《少年中国说》时,通过激昂音乐的伴奏,配合坚定的手势与挺拔的身姿,学生们将文字转化为充满力量的精神宣言。

▲图为学生在排练《少年中国说》情景朗诵

“每周的‘家乡故事分享会’是孩子们最期待的环节。”林静敏回忆道。一次分享会上,一位学生用普通话生动讲述了“库尔班大叔骑毛驴见毛主席”的故事,结合爷爷的口述和自己的理解,真挚的讲述深深打动了全班同学。实践团巧妙地将“小故事”与“大情怀”联结,让学生在语言实践过程中自然地触摸到中华文化的深度。

▲图为学生正在参与“家乡故事分享会” 

活动期间,学生们的成长变化令人欣喜。腼腆的女孩尼格尔热,从初次登台紧张得发抖,到后来能够自信地朗诵《沁园春·雪》,她的进步赢得了师生的热烈掌声。“老师们教会我的不仅是发音技巧,更是如何用声音传递情感的力量。”尼格尔热分享道。类似的转变不断上演,学生们在一次次的开口实践中突破语言障碍,普通话逐渐成为他们连接中华文化、自信表达自我的重要工具。课堂氛围日益融洽,孩子们的声音也从最初的稚嫩生涩变得充满感染力。

实践团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是将教育专业所学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需求相结合的生动实践。“团队的目标是通过红色经典诵读,让红色精神在维吾尔族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同时让普通话成为他们走向更广阔天地的有力工具。”和田市希望小学潘副校长对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石榴花开,语连万家’实践团带来的不仅是专业的语言教学,更在孩子们心中悄然埋下了热爱祖国、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种子。”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和田市希望小学部分师生合影

据悉,新乡学院计划持续深化与和田市希望小学的合作,探索更多元有效的语言文化教育模式,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高校力量。这场跨越千里的推普之旅,正以国家通用语言为纽带,在孩子们朗朗的诵读声中,书写着文化交融与代际传承的动人篇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怡佳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4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