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普传薪火,青春铸红心

发布时间:2025-08-01 23:1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周繁 胡钰桢 王天慈   阅读 2.1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为传承红色基因、推广国家通用语言,2025年7月11日至17日,玉溪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红色记忆寻访团”赴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开展以“普通话讲信仰,声声不息讲信仰”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图为红色记忆寻访团出发前合照

此次“红色记忆寻访”活动围绕“普通话讲英雄,生生不息讲信仰”主题展开,活动依托腾冲市丰富厚重的抗战历史资源,通过实地参访、沉浸学习、口述采集等方式,引导青年学生深刻理解滇西抗战的壮烈史诗与伟大民族精神,勇担时代使命。在此期间,团队参观多个历史文化馆以及抗战遗址,深刻了解学习腾冲的抗战艰辛抗战历程,在国殇墓园内录制微团课,进行爱国主义线上教育,拜访慰问腾冲市百岁抗战老兵,聆听亲历者讲述烽火岁月,表达崇高敬意。

在本次实地考察活动中,本团队对腾冲地区多个富含教育意义的抗战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了深入参观学习,其中包括抗战老兵接待站、李根源故居、腾冲历史博物馆等。通过这一过程,团队成员对当地在抗战历史背景下的发展历程及其变迁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图为寻访团成员参观李根源故居

▲图为寻访团成员参观腾冲历史博物馆

在了解滇西抗战的历史背景下,团队成员走进国殇墓园,录制线上微团课,用普通话讲述滇西抗战的故事。

▲图为寻访团成员在国殇墓园肃立默哀

实践团到马站乡,走访当地的村寨,通过与当地居民的深入谈话了解到,当地居民了解抗战历史故事大多来源于长辈讲述,口口相传。在进行“普通话使用情况”问卷调查时,当地许多居民表示,在日常生活中基本不使用普通话,几乎不存在自发学习普通话的情况。

▲图为寻访团成员调研当地普通话使用情况

在校园内,学生们在课堂上使用普通话频率较高,课后基本不使用普通话,对这一情况的了解,为实践团队后续开展“推普”活动奠定了基础。实践团队召集村寨内的学生,对其进行“聂耳与国歌的故事”宣讲活动,旨在让更多的学子了解聂耳,了解《义勇军进行曲》,为实现“行走的思政课”这一目标做出努力。

▲图为寻访团成员宣讲聂耳与国歌的故事

最后,实践团队拜访了腾冲的102岁抗战老人,对老先生参军情况以及作战经历进行了深入了解,表达了团队成员的崇高敬意。

▲图为寻访团成员与抗战老先生的合照

为期7天的腾冲之行,不仅是一次红色记忆的寻访,更是一场用青春力量连接历史与未来的实践。此次活动让实践团的成员深刻意识到,语言是载体,精神是灵魂,当普通话承载着红色基因流淌在亿万人民心中,便汇聚成民族复兴最深沉的力量,新时代的青年学子不仅是红色文化的接受者,更是传播者。来自不同地域、民族的学生用普通话共同学习和传播红色文化,本身就是促进各民族、各地区学生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增进相互理解和尊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天慈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70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