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固边 绿染北疆 —— 长安大学“志赴西疆·承启新章”暑期社会实践队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185团开展社会实践

发布时间:2025-08-01 19:0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余虹莹   阅读 2.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1日讯(通讯员 余虹莹)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响应国家“美丽中国”建设号召,实地探访生态文明建设成果,7月19日,长安大学“志赴西疆·承启新章”暑期社会实践队深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185团,开展以“生态戍边”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先后走访乌伦古湖湿地保护区、白沙湖生态治理示范区,实地考察兵团职工数十年如一日种绿守边的生态建设成果。在祖国西北边境线上,一片片人工绿洲与天然湿地交织成生态屏障,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戍边实践中的生动诠释。

▲图为实践队实地考察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贾则楠摄

实践队首先前往乌伦古湖,重点调研狗鱼特色养殖产业,探寻养殖牧渔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乌伦古湖作为新疆重要的淡水渔业基地,渔业资源丰富,其中特产狗鱼肉质鲜美、生态适应性强,也推动区域渔业经济发展。实践队沿湖走访湿地生态保护区,详细了解乌伦古湖在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等方面的举措,重点考察“生态养殖”模式下如何平衡产量与水域环境承载力。实践队表示,此次调研旨在学习乌伦古湖在特色渔业发展与生态保护中的经验,为推动边疆地区农林牧渔产业绿色化转型、创新性发展提供参考性意见。

▲图为乌伦古湖风景图 涂尹豪摄

随后,实践队前往白沙湖,深入探索这一区域独特的自然景观背后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白沙湖水域面积约为5000平方米,无注水口和出水口,无论春秋冬夏,湖面千年不增不减,周边以沙地为主要地貌,沙化土地面积约124平方千米。清澈的湖水与连绵的沙丘交相融合,实践队沿着木栈道环湖考察,了解到当地以“护水、固沙、保育生物”为核心的生态守护模式——通过设置生态缓冲区,限制人为活动干扰,让湖水周边的芦苇、灌木自然生长,稳固沙漠边缘生态,为候鸟营造栖息家园。队员们在此读懂了生态保护的智慧:以自然规律主导生态修复,以科学管理平衡开发,方能让白沙湖的清澈成为生态文明的长久注脚。

▲图为实践队员前往白沙湖 贾则楠 涂尹豪摄

这次兵团之行,实践队见证了乌伦古湖生态与产业共生的和谐画卷,体悟了兵团人戍边守土的赤子丹心。未来,队员们将带着此行的收获与感悟,让爱国奉献的信念指引前行,将边疆生态文明建设的宝贵经验转化为推动实践的强大动力,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续写属于青年一代的责任与荣光。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余虹莹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6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