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情 艺路童行”支教团走进甘肃三清律师事务所,赋能职业成长

发布时间:2025-07-31 20:1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王孟刚 贾其乐   阅读 3.0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7月21日,华东理工大学“山海情 艺路童行”支教团一行6人走进正宁县甘肃三清律师事务所,一场兼具深度与温度的法治交流活动在此展开。

作为一家1981年由国家出资设立的专业法律服务机构,三清律师事务所始终践行“激浊扬清辩真理、风清气正护正义、正本清源明是非”的三清宗旨,持续为当地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此次交流活动不仅让支教团成员近距离触摸基层法治建设的脉动,更在职业规划与理想信念层面为大学生带来深刻启发。

围绕大学生关切的职业发展议题,律所律师们结合实践经验倾囊相授。谈及律师与公诉人的职业差异,从业35年的郭律师以时代变迁为脉络,生动阐释了二者法律地位从“层级分明”到“平等对话”的转变:“90年代前公诉人常处于主导位置,如今通过法治进步实现了地位平等,这正是公平正义在制度层面的生动体现。”他进一步分析,律师职业因接触多元案件与当事人更具挑战性,公诉人职业则以稳定性与社会认可度见长,选择的核心在于个人志向与能力特质的匹配。

针对“考研与考公如何抉择”的现实困惑,专业人士给出务实建议:“本科直接考公与考研后考公,在职场竞争力上并无显著差距,关键在于能否在岗位中锤炼核心能力。”同时特别提到,选调生制度为年轻人才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即服务期满后可参与专项晋升考试,自主选择的机会更为多元。

对于诉讼律师的案源积累难题,彭律师分享了“两条腿走路”的实战经验:一方面要主动“走出去”,通过公益性普法讲座扩大专业影响力;另一方面要虚心“跟名师”,初入行业时依托团队办案积累实务经验,在实践中逐步建立个人品牌。

在守护公平正义的职业信念层面,彭律师以典型案例诠释法治进步的轨迹:“昆山龙哥案不仅改写了公众对正当防卫的认知,更直接推动三部相关司法解释的出台,让‘法不能向不法让步’从理念走向实践。”这一案例生动展现了个案突破对司法实践的深远影响,让在场学子深刻理解到法治建设的渐进性与专业性。

谈及刑事辩护中的风险挑战,乔律师坦言:“面对当事人或家属的情绪波动是工作常态,但法律人的价值正在于坚守理性底线。”他眼中闪耀的坚定让人感受到:选择这份职业,便是选择以专业为盾,在复杂案情中守护法治的微光。

此次探访如同架起一座“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既让支教团成员直观感受到县域法治生态的真实图景,也让“法律人如何实现价值”的命题变得具体可感。对于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而言,这场交流不仅是一次职业启蒙,更是一堂关于理想与责任的生动课程,为未来的人生选择注入了深沉的思考与坚定的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孟刚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97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