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扎根乡土间,实践绘就振兴卷 ——葵海研乡学子新林村实践札记

发布时间:2025-07-28 20:5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倪德瑞   阅读 3.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乡村全面发展规划(2024-2027)》中指出要扎实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在中共中央的政策引领下,四川轻化工大学材料学院葵海研乡暑期实践团队暑期来到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牛滩镇新林村,开展以“探寻振兴密码,青春助农兴”为主题的“三下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助力实现“旅游”与“农产品”的有机结合,以青年思想助力新林村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产业融合见成效,农旅联动促增收。团队在返乡毕业生带领下考察“向阳花开”向日葵基地。该基地600亩葵园已从单一经济作物种植地转型为“网红打卡地”,单日最高接待游客达2万人次。据返乡毕业生介绍,花海效应直接带动生姜、花椒等农产品实现“原产地直销”,游客田间直采模式大幅降低农户销售成本,构建起“农业+旅游融合发展新格局。

图为向日葵基地游览地理示意图

项目建设补短板,就业增收双促进。团队参与水上乐园彩带扎孔工作。针对50米湿滑彩带作业难题,队员们通过技术摸索创新出“剪刀穿孔法”,并以分工协作提升效率。据悉,该项目旨在填补向日葵非花期旅游空白,建成后将形成“全年有景”的旅游格局,目前已带动当地村民就近就业,为乡村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图为实践队摸索进行着彩带扎孔工作

品牌升级显效益,精细加工提价值。因大雨转场至葵花油包装加工点,团队承担油瓶标签粘贴工作。队员们熟练掌握“小瓶横平竖直无气泡、大瓶轻拉对齐”技巧,高效完成1000余个油瓶包装。从“散装称油”到“瓶装销售”的转变,以及标签上“牛滩镇生态纯葵花籽油”的品牌标识,直观展现当地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升级历程。

图为实践队正在给菜籽油瓶贴品牌包装

基层治理强根基,干部担当谋发展。团队在村党群服务中心举行座谈。村委周书记与刘主任介绍,其坚持“拒收村民礼品、坚守廉洁底线”的工作原则,以“手心干净”赢得群众信任;为培育特色产业,即便短期亏本项目也坚决推进。他们展示的泡生姜样品,生动诠释了“牛滩生姜”从2元/斤升至26元/斤的品牌升级之路,彰显基层干部的责任与担当。

图为村委周书记和团队交流乡村振兴心得

此次葵海研乡团队在新林村的实践活动,以青春力量深度融入乡村振兴一线。从实地调研摸清发展脉络,参与水上乐园建设优化流程、助力葵花籽油包装制作落地实践,到与村干部深入交流感悟人才振兴理念,团队用实干行动架起高校与乡村的联动桥梁。未来,团队将带着实践中的收获与思考,持续关注新林村发展,以青年智慧赋能乡村产业融合与人才培育,让青春之花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上持续绽放。


声明:本文为大学生云报版权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以任何其它方式使用,如需转载请与大学生云报取得联系。

审定:倪德瑞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10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