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7日讯(通讯员崔应雪 刘童宇 李淋)7月17日,重庆城口县葛城街道桂花井社区“乐苗星城”暑期托管班歌声郎朗,一场别开生面的推普活动正在开展。湖北大学“异口同声·语通天下”志愿服务队以艺术为载体,通过沉浸式教学激发青少年语言学习兴趣,实现普通话推广与文化自信培育的双重目标。
歌声嘹亮颂祖国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在志愿者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正通过经典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开展一场别开生面的普通话学习。在教学时,志愿者老师不仅教授演唱技巧,更着重讲解歌词中“袅袅炊烟”、“小小村落”等词语的发音要点。学生们挺直腰板,双手轻放在膝盖上,眼睛紧盯着老师的口型,认真模仿每一个字的发音。“这首歌就像一本立体的普通话教材,”周老师指着教室里专注模仿的孩子们说,“当看到他们为了发准一个卷舌音而反复练习时,我知道这不仅是语言教学,更是文化认同的培育。”艺术教育专业志愿者周锦辉说道。
图为志愿者老师教授学生唱歌曲《我和我的祖国》
手舞心声传谢意
在手势舞《听我说谢谢你》的排练环节,教室内洋溢着温馨的氛围。孩子们用标准的普通话朗诵歌词,“谢谢”二字被重点强调,志愿者们耐心纠正每个孩子的翘舌音发音,确保“字正腔圆”与“形神兼备”同步达成。“注意看老师的手势——‘温暖了四季’这一句要像阳光洒落一样缓缓展开。”志愿者边示范边讲解。孩子们很快掌握要领,当唱到“送给你小心心”时,不约而同地在胸前比出爱心形状,清脆的普通话与整齐的动作相得益彰。
图为学生学习手势舞《听我说谢谢你》
铿锵朗诵展抱负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铿锵有力的诵读声在教室回荡,诗朗诵《少年中国说》时梁启超先生的经典之作,成为检验普通话学习成果的“试金石”。志愿者采用“一对一正音”方式,重点训练平翘舌音和声调变化,使经典诵读既展现语言美感,又彰显文化自信。
图为学生学习诗朗诵《少年中国说》
艺术育人润童心
“这些艺术形式都是推广普通话的生动载体。”志愿者老师崔应雪介绍,本次活动突破传统推普模式,通过“艺术表达+语言训练”的创新路径,借助通过“唱、舞、诵”三位一体的方式,让学生在艺术实践中提升综合素质,使普通话学习更具吸引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淋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