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跟时代步伐,回答时代命题。能源安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而清洁能源转型则是实现安全与可持续双重目标的必由之路。一号文件强调:要始终将解决“三农”问题置于核心位置,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任务。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落实“双碳”目标的时代背景下,清洁能源转型正以其独特的经济增效、社会共赢与生态修复“三维效益”,深度融入乡村发展的脉络,日益成为驱动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强劲引擎与关键路径。
在“双碳”战略纵深推进的时代背景下,实现农村能源转型既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必答题,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题。山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源动烟台–烟台农村地区清洁能源转型的多维效益分析团队立足烟台农村地区清洁能源转型实践,聚焦其带来的经济增效、社会共赢与生态修复“三维效益”。在团队两位老师指导下,2025年7月11日至12日,来自会计学院、经济学院的4名团队成员奔赴烟台业达热电集团有限公司展开为期两天的实地调研,解密绿色能源如何扎根乡土、驱动振兴,为探寻清洁能源服务乡村振兴的多维路径贡献青春之力。
7月11日至12日团队成员奔赴烟台业达热电集团有限公司
团队成员前往参观业达热电集团光伏发电装置
绿能新章:科技赋能下的转型实践
置身于业达热电集团现代化的园区,成片规整的光伏阵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与智能化的中央控制系统共同构筑起一幅高效、清洁的现代能源图景。团队成员在技术人员的带领下,深入厂区核心区域,实地参观光伏发电场、热能转换车间及中央控制室成片的光伏阵列与智能控制系统构筑起现代能源图景。
团队成员通过实地参观、聆听专业讲解,直观感受清洁能源技术的应用效能与转型逻辑,企业负责人指着实时数据屏强调:“这不仅关乎企业降本,更是百姓增收的希望和地球的减碳成绩单。”团队深入了解了光伏发电、热能转换等核心技术的实际运行,为课题研究获取了宝贵的一手资料。
团队成员参观清洁能源装置
经济增效:降本引擎激活区域动能
经济效益是清洁能源转型最直接的驱动力和衡量标尺。调研中,团队聚焦转型带来的“绿色红利”。
企业谈及整个光伏电站系统企业的效率可以做到88%以上,在行业内是属于第一梯队,同时企业目前装机容量和年减数据显示着经济增效的蓬勃生机;从光伏组件的本地化采购、专业化的安装施工队伍,到后期持续的运维管理,产业链条上的各个环节都催生了新的就业岗位,一定程度上为当地居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团队成员对业达热电相关员工进行采访
社会共赢:智慧协调共享红利
团队重点调研了“渔光互补”创新模式。“板上稳定发电,板下科学养殖,村民共享红利”。
这种“一地两用、双重收益”的创新模式,成功破解了“占地矛盾”,实现了企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的有机统一,赢得了当地村民的广泛支持,体现了转型成果的社会共享性,这种模式兼顾了企业发展与农民增收,体现了转型成果的社会共享性,为可持续推进提供了坚实支撑。
团队成员采访企业负责人
团队成员采访业达热电企业负责人
生态修复:重塑绿色山河底色
业达热电的光伏项目积极利用盐碱地、废弃工业用地等,实现“废地重生”。
光伏电站通过国家碳交易认证,显著降低碳排放强度,并参与国际碳市场交易,为企业突破绿色贸易壁垒赋能。更值得注意的是,部分项目区通过光伏板下微环境改善,促进了土地的生态功能逐步恢复,展现了科技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团队成员参观业达热电集团清洁能源装置
青年视角:感悟转型深意
工程师问道:“这些板子每年消化的阳光,能抵消多少吨碳?” 团队成员深有感触,解读绿色转型,既要懂技术语言,更要读懂其背后的社会脉络和协同价值。
经济增效、民生改善、生态修复如同精密咬合的齿轮,共同驱动着这场深刻的“立体革命”。 清洁能源项目要真正扎根乡土、长久发展,必须算好经济账、民生账和生态账这三本大账,找到三者之间的最优平衡点,这些来自一线的真切感悟,是书本知识无法替代的宝贵收获。
团队成员结束对业达热电集团的实地调研
团队成员结束对业达热电集团的实地调研
结语:扎根乡土的绿色动能
业达热电的实践深刻揭示,清洁能源转型是融合技术、责任与民生的系统工程,它正为乡村振兴注入前所未有的绿色动能。
源动烟台团队通过本次沉浸式调研,不仅收集了详实数据,更读懂了土地焕新的故事、百姓共享的笑容与自然复苏的呼吸,青年学子在实践中深刻认识到,当多维效益协同共振,绿色未来方能真正扎根乡土,绽放可持续的生机。带着这份宝贵的实践认知,源动烟台团队将继续深入研究,努力将调研成果转化为服务乡村振兴的青春智慧与切实建议。
审核|邵春燕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郭芮琳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