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作笔绘山海 六盘水师范学院“青年走贵州—岩博之行”社会实践团队走进魅力岩博,聆听发展乐章

发布时间:2025-07-28 00:34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文官彪 周占勇 易奥妙 赵敏敏   阅读 5.5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盛夏七月,夏日炎炎,却挡不住一群朝气蓬勃的青年奔赴大山深处的心。六盘水师范学院矿业与机械工程学院“青年走贵州—岩博之行”社会实践团队于7月22日赴六盘水市盘州淤泥乡岩博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队对岩博现场教学基地、岩博酒业车间进行了实地走访、参观、学习。本次活动以访问当地青年、基层群众、老干部,走访当地特色产业为主要形式,旨在通过实地走访,深入了解岩博村的发展历程和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图为实践团队在岩博现场教学基地听取讲解员讲述当地乡村振兴的发展历程

由穷到富,破茧成蝶

初次踏足岩博,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些错落有致的农家楼,蓝瓦熠熠生辉,白墙光洁如新。在藏龙山的山腰上,几栋巍峨耸立的现代化高楼巍然屹立。直至此刻,团队成员们才恍然意识到,大家已经进入了中华民族在乡村振兴战略下所打造的小康村。回望过去,很难想象这里在20多年前还是一个相对落后的村落。那时,家家户户都住着简陋的老土房,门前就是臭气熏天的猪粪塘。然而,如今的岩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了一个令人瞩目的现代化新农村。

在下乡实践期间,团队成员参观了岩博现场教学基地,仔细聆听了解说员所讲述岩博村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蝶变为全国闻名的百姓富、生态美的小康村的乡村振兴故事。解说员的生动讲述让团队成员对乡村振兴的挑战和机遇有了更为真切的理解。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酒业车间

人民小酒业,振兴大文章

在岩博酒业的参观学习中,团队进一步了解了岩博酒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通过实地考察和酒业工作人员的介绍,团队成员对酒业的经营策略、市场拓展以及品牌建设等方面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这不仅丰富了团队成员的知识储备,也为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图为团队采访岩博彝族村落老干部

图为团队成员拜访退伍老兵

诗写英雄正当时,书写时代壮新篇

岩博村之所以能发展到现今的“全国文明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省示范单位”,离不开老一辈人的辛勤付出和智慧结晶。团队采访到了岩博村原山鹰突击队的老人,当询问到岩博村如今与从前的变化和感受时,老人们激动无比。老人告诉团队成员没有山鹰突击队,就没有岩博村今天翻天覆地的蜕变,在交谈过程中肖直顺爷爷讲道:“当时的口号是与天斗与地斗,还与贫穷落后斗”,“就是动员了大家,由原来的12个成员发展到了107人,这帮人就是建设咱们岩博村的主干将。”

图为团队成员聆听山鹰突击队通电、修路、造林场的故事

图为团队成员邀请青年大学生填写调查问卷

昔日山鹰突击队的队员们在艰苦的环境中,以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为村庄的繁荣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是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为村民们铺就了一条通往幸福和富裕的道路,这种崇高的精神品质值得团队成员每一个人去学习和传承。大家不禁为山鹰突击队的无私奉献而感动,也为岩博村取得的成就而自豪。

图为团队成员与岩博村民合照

生逢其时,重任在肩。在这个绵长的夏天,“青年走贵州—岩博之行”社会实践团队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用脚步丈量岩博寸土,用眼睛发现岩博实况,用耳朵倾听村民的呼唤,用内心去感应岩博精神。(通讯员 文官彪 周占勇 易奥妙 赵敏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文官彪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180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