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7日讯(通讯员 王诗涵) “老师,我会!是Lion!”7岁的胡芷萱小朋友从座位上蹦起——这一幕发生在温州市文成县联丰村的文化礼堂,而她的老师,是来自温州医科大学新马可波罗实践团的留学生们。一周前,这里的孩子还羞于说出一个英文单词;一周后,他们已能围着“外国老师”争相表演动物单词。这场转变,源自留学生们带来的乡村外教小课堂。2025年7月6日至12日,这群特殊的"外教"用他们的新鲜面孔和蓬勃朝气,为文成县周壤镇的文化礼堂注入了全新活力。孩子们被这些充满魅力的新老师深深吸引,而他们身上洋溢的青春热情,更让整个乡村的学习氛围焕然一新。
破冰:陌生感的消除
没有枯燥的语法,从'Hello,我是…'的破冰对话开始,摩洛哥留学生Hiba凭借流利的中文,为孩子们设计了实用的英语自我介绍教学。当第一个'Hello,I am…'的生涩发音响起,孩子的眼里还闪烁着不安。但伴着hiba的不断的鼓励,孩子们陆续举手尝试。英语交流的第一扇窗就此打开,稚嫩却清晰的英文自我介绍声,见证着他们在语言学习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
创新:色彩教学与香囊制作结合
非洲学生Caroline Mwanja将传统香囊变身为英语教具。她手持紫色香囊,大声示范"Purple!",由孩子们跟读。跟读学习完全部颜色后,她带领孩子们边利用中药材制作彩色香囊边记忆对应颜色的英文单词。香囊制作完成,孩子们自发在香囊上标注英文单词,传统文化与外语学习完美融合。
延伸:身体互动教学法和英文儿歌的融合
津巴布韦留学生Evelynn设计动作并带领孩子们学习身体部位英语单词。她边指着自己的五官边示范发音:“nose(鼻子)、ears(耳朵)、eyes(眼睛)、mouth(嘴巴)、hand(手)”。孩子们专注跟读,Evelynn 逐一点评纠正。随后,她播放经典英文儿歌《I have five senses》,带领孩子们跟着旋律逐句学唱。视觉、听觉与动作的巧妙结合,让孩子们快速记住这些基础词汇。
改变:从羞涩到踊跃的蜕变
最后一节动物单词课上,摩洛哥学生Hafsah利用“看图识动物”的视听教学法,每张PPT都配有卡通动物图片和对应的动物叫声。第一声公鸡叫“喔喔喔——”瞬间点燃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曾经害羞的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跳起来模仿,大声喊出"rooster!"。课堂气氛热烈,与第一节课的拘谨沉默形成强烈反差。
新马可波罗暑期实践队开展的特色乡村外教小课堂,用一周时间,见证的不仅是孩子们掌握了基础英语表达,更见证了他们出对语言学习展现出的全新热情,在乡村沃土上播撒下跨文化交流的种子。“外教”们活灵活现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欢笑中自然锻炼英语听说能力,打破了传统语言学习的枯燥感。更珍贵的是,课堂成为了多元文化交融的窗口,孩子们通过国际学生的分享触摸到异国的风土人情,这种沉浸式的文化接触,悄然唤醒了孩子们对世界的好奇与向往,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望向更广阔天地的窗。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诗涵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