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7日讯(通讯员 房春妤),青春缘溪探源 活力助显泾彩——安徽农业大学人文社科学院赴琴溪镇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奔赴安徽省宣城市泾县琴溪镇,以扎实脚步丈量乡土,以专业技能服务乡村。他们聚焦当地文旅资源整合提升需求,深入景区一线进行测绘调研,着手为琴溪镇量身定制环形旅游路线规划图,并同步开展景区标识Q版化与马头老街IP形象设计工作。
需求导向:精准对接厘清规划方向
规划始于精准的需求定位。团队抵达琴溪镇后,未急于开展户外作业,而是首先与负责当地文旅资源开发和运营的乡村振兴公司召开专题会议。会议中,公司负责人详细介绍了琴溪镇现有旅游资源分布、发展现状、面临的瓶颈(如景点联动性不足、标识系统陈旧、缺乏核心吸引物等)以及对本次旅游路线规划的核心诉求:希望设计一条能有效串联核心景点、提升游客体验感和停留时间、并融入地方文化特色的环形游览动线。队员们认真聆听记录,并就具体细节如目标客群偏好、现有交通条件、亟需提升的节点等与企业方进行了充分探讨。
图为团队成员与乡村振兴公司骆主任开展座谈会(罗程成供图)
脚步丈量:精准测绘勾勒旅游“骨架”
随后团队立即将工作重心投入对琴溪镇核心文旅资源的实地踏勘与数据采集。队员们到达琴溪镇野生动物园、马头祥景区、施窑村等多个代表性景点。深入马头祥景区,对周边自然景观分布进行精准定位;在拥有深厚陶瓷文化底蕴的施窑村,团队着重考察了古窑遗址保存状况及非遗传承体验空间。经过现场工作与整理,团队成功绘制出覆盖主要景点、体现空间关联与游览逻辑的环形旅游路线初步框架图,为后续优化提升奠定了坚实的空间数据基础。
图为施窑村非遗传承人向团队成员讲解施窑陶历史(房春妤供图)
创意点睛:Q版图标点亮导览地图
为增强旅游地图的趣味性与识别度,团队在测绘同时,精心为各景区选取最具特色的视觉符号,创作系列Q版标识图标。在野生动物园,威风凛凛的东北虎、憨态可掬的小熊猫被提炼为灵动可爱的卡通造型;马头祥景区内,标志性的徽派元素经过艺术简化,跃然图上;施窑村则以古朴的陶窑和代表性陶器为灵感来源进行创作。队员们穿梭于景点之间,从多角度拍摄选定对象,捕捉其核心特征。回到驻地,设计组成员立即投入创作,反复推敲线条与色彩,确保图标既保留原物的精髓,又符合现代审美与地图标注的清晰要求。在设计过程中秉持不想做简单的复制,而是提炼神韵,去精心设计的Q版图标,将成为未来旅游地图上生动鲜活的视觉语言,有效提升游客的寻路体验与景区品牌记忆点。
图为团队成员在景区合照(沈琳供图)
文化凝练:马头老街寻脉塑新“IP”
团队聚焦琴溪镇历史文化名片——马头老街,开展深度调研与IP形象设计工作。队员们细致走访老街的每一条巷道,用镜头和笔记认真记录下斑驳的砖墙纹理、精致的传统木雕花窗、老字号店铺的招牌样式以及当地居民仍在使用的特色生活器具。他们与老街居民深入交谈,聆听关于老街往昔商贸繁荣、建筑特色与民俗活动的生动讲述,从中捕捉独特的地域文化基因。基于详实的一手调研资料,转入创意构思阶段,围绕如何将老街的历史厚重感与当代活力相融合展开热烈讨论。初步构思聚焦于能承载老街记忆的IP形象,IP形象服饰或配饰上的关键元素均取自老街特色。让形象自己会‘说话’,讲述马头老街自己的故事。”
图为团队成员在马头老街收集图片材料(沈琳供图)
此次实践,团队围绕琴溪镇文旅发展需求,完成了核心景点的实地测绘与数据收集,初步绘制了串联野生动物园、马头祥景区、施窑村等地的环形旅游路线框架图;为各景点设计了具有标识性的Q版图标,以提升未来导览地图的实用性与吸引力;并通过对马头老街的深入调研,初步构思了融合当地文化元素的IP形象方向。团队将尽快整理调研数据、完善设计初稿,形成阶段性报告与方案建议,反馈给琴溪镇乡村振兴公司及相关部门,供其下一步规划和决策参考。
通讯员:房春妤 郭晓波 曾金来 何丽 罗程成 王承宇 夏瑜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房春妤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