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讯(通讯员 陈少仪)2025年7月2日,广州城市理工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大数据学院“e家天使”实践团作为"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在广州市星语特殊儿童教育机构花都中心启动为期半月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本次实践以“‘码’上助残,AI暖星语”为主题,通过科技赋能特殊教育,助力"百千万工程"民生服务提质增效。学院党总支书记张彩霞、花都星语特教石岩主任、实践团带队老师樊一眉和潘田海与全体队员出席启动仪式。
▲广州城理”e家天使”实践团与花都星语特教合影。石宇 摄
启动仪式上,星语特教石岩主任剖析了特殊儿童社会融入困境,强调科技对打破沟通壁垒的关键作用。带队老师樊一眉详细阐述了实践计划,重点包括三大亮点:一是深化阳光助残服务,延续音乐律动、感统游戏等传统项目;二是创新AI特色课程,如AI职业画像、语音变声秀和手势识别游戏,通过趣味互动激发儿童表达欲;三是数字赋能非遗传承,首创“掐丝珐琅数字工坊”,运用AI技术辅助特殊儿童体验景泰蓝工艺。樊一眉老师表示:“这些课程将探索‘智能助教’新路径,让技术拥有人的温度。”潘田海老师详细说明每日课程体系实施计划。
▲星语特教石岩主任在启动仪式上介绍特殊群体概况及需求。陈子皓 摄
学院党总支书记张彩霞在总结讲话中强调,本次行动是落实“百千万工程”乡村公共服务提质行动的重要实践。她指出:“青年学子要将专业能力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创新动能,在科技助残中践行‘三下乡’服务宗旨。”张彩霞特别重申安全底线,要求实践团队员严守“一对一监护、不强迫交流、遇突发立即报告”的原则,并勉励队员将人文关怀融入技术实践,打造可持续的公益服务样板。
▲学院党总支书记张彩霞作总结发言。陈子皓 摄
下午,12名突击队员接受岗前培训。石岩主任通过情景模拟教授特殊儿童沟通技巧,队员现场体验掐丝珐琅工艺,为数字工坊实践筑牢基础。培训强调采用“星星天使”等包容性称谓,构建平等对话语境。
▲星语机构教师展示广城理计院定制实践纪念品。石岩 摄
本次实践深度融合“阳光助残、AI赋能、非遗传承”三大领域,广州城理“e家天使”实践团将依托《“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政策背景,探索"科技+公益"服务模式标准化路径。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少仪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