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6日讯(通讯员 黄玉娟、章炜、龚云)七月盛夏,稻浪翻滚。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小桑叶”暑期社会实践队——“村播火种”乡村振兴实践团走进永新县曲白乡院下村,开展为期两周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通过走访调研、精准帮扶、产业赋能等方式,为当地村民带去实实在在的帮助,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实践团抵达院下村后,第一时间与村委会对接,了解村情民意。通过入户走访,队员们发现村民的需求主要集中在特殊群体关怀、农产品销售、留守儿童陪伴等方面。实践团指导老师黄玉娟表示:“实践团希望通过实地调研,真正了解村民的困难,做到精准帮扶。”
“村里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留下的老人和孩子需要更多关注。”院下村村干部介绍道。针对这一情况,实践团迅速制定帮扶计划,将队员分为多个小组,分别开展活动。
实践团特别关注村中的抗美援朝老兵。97岁的老兵贺爷爷是村里的精神丰碑。初次探访时,队员们围坐在老人身边,听他讲述长津湖战役的烽火岁月。“那时候,天寒地冻,连枪栓都拉不动……”老人的回忆让队员们深受触动。实践队员拜访抗美援朝老兵
第二天清晨,队员樊剑名、陈友婷悄悄来到贺爷爷家中,趁老人未醒时主动打扫卫生。地面被仔细拖净,碗碟清洗一新,厨房工具归置得井井有条。老人醒来后,看到整洁的家,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这些孩子真贴心,想起了自己的孙子。”贺爷爷感慨道。
临别时,队员们送上亲手制作的经络锤和扇子,表达对老兵的敬意。实践队员答应贺爷爷,以后还会常来看他,听他讲故事。实践队员赠送抗美援朝老兵手画扇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实践团在走访中了解到,果农李阿姨家的黄桃品质优良,但因缺乏宣传和销售渠道,面临滞销难题。“如果能拍点宣传视频,让更多人知道院下村的黄桃就好了。”李阿姨向队员们提出期盼。
实践团迅速行动,队员肖羽彤、缪奀芳化身“黄桃代言人”,深入果园拍摄宣传素材。镜头下,饱满的黄桃沐浴阳光,从生长环境到管护过程,一一呈现。实践队员还现场讲解黄桃的特点,向网友展示其色泽与口感。实践队员为黄桃拍摄宣传视频现场
“实践队员不仅拍摄了视频,还为李阿姨开设了抖音账号,教她如何运营。”队员肖羽彤介绍。实践团希望通过新媒体力量,帮助李阿姨打通线上销路,解决“黄桃难销”的问题。李阿姨对此充满期待:“有了这些年轻人的帮助,院下村的黄桃一定能卖得更好!”
特殊困难群体是实践团的重点关注对象。队员袁紫仪和王睿健专程探望村中一位中风老人。实践队员不仅带去了米、油等生活必需品,还细心询问老人的健康状况,并为他按摩僵硬的手臂。实践队员拜访特殊困难群体家庭
“这些年轻人真好,还记得这些老人家。”老人朴实的话语中满是感动。队员们陪老人聊天,讲述村里的新鲜事,让原本寂静的房间充满了欢声笑语。“看到老人脸上的笑容,觉得一切付出都值得。”袁紫仪说。实践队员拜访特殊困难群体家庭
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也是实践团关注的重点。在留守儿童家中,队员钱宇玲、郭姿带来了黏土、积木、画具和小零食。他们与孩子们一起画画、搭积木,辅导作业,分享零食,欢声笑语不断。实践队员陪伴留守儿童
“甜甜喜欢这些哥哥姐姐,他们陪天台呢玩,还教甜甜画画。”8岁的小女孩甜甜(化名)笑着说道。孩子们的画作色彩斑斓,充满童真,展现了他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实践队员陪伴留守儿童
从老兵家中到黄桃园里,从困难老人床前到留守儿童身边,实践团的足迹遍布院下村的每个角落。指导老师黄玉娟总结道:“从记录问题到解决问题,实践队员不仅要做乡村的‘收音机’,更要做难题的‘破解者’。”实践队员陪伴留守儿童
院下村村干部对实践团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这些大学生不仅带来了新思路,还为村民解决了实际问题,他们的青春活力感染了整个村子。”
夕阳西下,实践队员忙碌的身影与金色的稻田交相辉映。他们的行动证明,青春力量深入乡土,定能点燃乡村振兴的蓬勃星火。
撰文 | 宋鹏浩
图片 | 缪奀芳、肖羽彤、王如玉
一审 | 余文芮
二审 | 龚云
三审 | 付忠辉
声明:本文为大学生云报版权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以任何其它方式使用,如需转载请与大学生云报取得联系。
审定:宋鹏浩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