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中国矿业大学 “梦中国” 实践团队踏入安徽博物馆(蜀山馆),一场与历史对话的旅程就此开启。他们走进圆明园兽首及海外回流文物特展,在古韵流淌中品味古文物魅力,铭记往昔斑驳岁月。
▲图为实践团队在安徽博物馆大厅合影
此次特展是安徽目前举办的规模最大的回流文物展览,“盛世聚首”“吉金耀彩”“法相重光” 三大板块熠熠生辉。共 87 件珍贵文物亮相,涵盖圆明园海晏堂七尊兽首铜像,以及海外回流的商周至西汉时期青铜器、北朝时期青州地区佛教造像,其中 11 件为国家一级文物。
盛世聚首绘宏图 瑰宝归乡尽开颜
步入“盛世聚首”展区,七尊兽首铜像整齐排列,古朴庄重又带着历史的沉重,其曲折的回归路线图高悬于墙,无声诉说着祖国从积弱走向强盛的艰辛历程。自 1840 年以来,蛇首、羊首、鸡首、狗首至今仍未公开露面,它们的缺失如历史的伤口,时刻提醒着人们永葆初心、勿忘历史。
▲图为特展中七尊兽首(真品:牛兽、虎首、猴首、猪首;复制品:鼠首、兔首;仿品:马首)
吉金耀彩映天地 法相重光显神工
在“吉金耀彩” 与“法相重光”展区,“梦中国”实践团队的学生们被一件件古物深深吸引。商朝的庚觚和庚爵、西周的立兔形典尊青铜酒器等等,造型独特、设计精巧,让人不得不叹服古代匠人的非凡智慧,一尊尊北朝时期佛教造像,面容慈悲、线条流畅,尽显彼时高超的雕刻工艺。
▲图为特展区部分青铜器件
文化自信烙于心 赓续传承谱新篇
“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 中国矿业大学 “梦中国” 实践团队的此次参观,无疑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他们穿梭于展厅,聆听文物背后的故事,汲取奋进力量,也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新时代中谱写着属于青年学子的崭新篇章 。
最后,实践团队成员在本次参观结束之后,共同撰写一篇《圆明园赋》以此表达对圆明园修建艺术的赞美和其被摧毁、兽首等文物流失海外的痛惜,文章如下:
东起清华,西迄香山,邻颐和园,北畅春园,自胤禛修林,星随日落,五帝经营,方圆千里,真乃人间神迹!
青山携伴绿水,鹭鸟憩停春日,青萍多巧,正遇花香鸟语,楼榭常在,作伴云霁月明。昼夜不分,长夜怎能熟睡?但摆宴邀卿贵,檀香起,彩带飘,舞者踏香来,眸看红黄缎绿,耳听牧笛管弦,心绪随生,似经鸿蒙初开,如淋细雨微落,乐哉妙哉!醉过三巡,厅堂歌舞不绝,醉客晕红倾倒,人眼迷离,此景敢叫天回应!
亦是频繁政事,人影憧憧,庭廊黄褂黑衣,权官头顶纱帽,庭堂之上,龙争虎斗,书生抄墨,记之国家大事。文书堆砌,卷轴待览,但看正大光明,着实耀眼,可恨但是牌匾,晦雾掩遮,鲜人崇追子厚。此是值教人叹惋!
嗟乎,得天润而败人事。
尔且观之,历史风云罪戾,狼豺蛮横劫虏,火烧金碧明园,毁其瑰丽,物失海外。唐马貌如宝具,遗之涌泪;鼠兔形如真迹,失之心碎;但看游龙画壁,百鸟凤朝图;晶莹碧玉,传国玉玺令;纸砚笔墨,文房四宝珍;浓墨淡笔,扬天下之书画!
嗟呼,诡变风云,难抵潮流之势!
事态沧桑巨变,狮吼响彻东方。万家换旧改新颜,唯明园样守前,此无他意,箴警后人,国耻此生且勿忘,千帆过后万亩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朱钿宇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