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国情怀,2025年7月4日,河北工程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冀南红忆”实践团一行走进邯郸市峰峰矿区,先后前往冀南山底抗日地道遗址及峰峰矿区博物馆,开展主题为“探冀南地道,承红色基因”的实践活动。实践团队通过实地参观和沉浸式体验,深入挖掘冀南山底地道战遗址所蕴含的军民同心智慧和波澜壮阔红色历史,探究红色精神与水利智慧相结合的独特价值。
实践团队首先来到冀南山底抗日地道遗址的抗战展馆。踏入展馆,厚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一幅幅泛黄的老照片、一件件锈迹斑斑的实物,无声诉说着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在老师的带领下,全体成员面对党旗庄严宣誓,铿锵有力的誓言在展馆内久久回荡,不仅是对革命先辈的深切缅怀,更彰显了新时代青年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的坚定信念。随后,讲解员引导团队深入展馆,详细参观了包括战士们抗战时期使用的手枪、油灯等在内的十余件珍贵文物。通过互动问答和情景再现,实践队员们深刻体会到革命先辈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坚守信念、奋勇抗争的坚韧毅力。
▲图为实践队员面向党旗庄严宣誓。陈宇情 供图
走进抗日地道遗址,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成员们躬身穿过昏暗潮湿、狭长深邃的地道内部。昏暗的地道内,作战室、兵工厂、土空调、射击孔以及地道出口等多处巧妙设施,让大家深深折服于革命先烈的非凡智慧和顽强精神。“每一处隐蔽的出口、每一个精巧的射击孔,都是军民同心抗敌的见证,这种智慧与精神值得同学们永远铭记。”实践队员感慨道。
▲图为实践队员聆听讲解员细致讲解。郝默涵 供图
参观结束后,实践团队立即投入到地道周边环境的清理工作中。队员们手持垃圾袋、扫帚等工具,分工协作清理步道旁的杂草、纸屑与塑料瓶,仔细擦拭遗址入口处的宣传展板,将散落的石块归置整齐。汗水浸湿了衣衫,他们的热情却丝毫未减。清扫间隙,他们还主动化身“宣讲员”,向过往游客和当地村民开展遗址保护知识宣讲,让红色遗址的价值与保护意识深入人心。
▲图为实践队员在地道战遗址展馆前合影留念。王冠雄 供图
随后,实践团队前往峰峰博物馆的第四展区,开启了一场探寻地域文化根脉的旅程。该展区采用虚拟在线和实景还原融合的方式,呈现出峰峰地区从五四运动至抗战时期的革命历程。仁人志士冒着枪林弹雨冲锋陷阵、群众连夜支援前线……展区里每一处细节都在诉说:“红色丰碑”从来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无数普通人用热血、汗水甚至生命堆砌的信仰高地。这段探寻之旅,让地域革命历史从文字变成了可触摸的记忆,让“牺牲与奉献”不再是遥远的词汇,而是深深刻进青年心底的精神坐标。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峰峰博物馆。于敏学 供图
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将红色教育与文化探寻相结合,让实践队员们深切感悟到抗战的艰苦卓绝与革命先烈的精神伟力。同时,在实践中,大家清理地道周边环境、宣讲遗址保护知识,既为红色遗址的长久传承添砖加瓦,也为乡村红色文旅注入了青春活力。团队表示,将带着这份沉甸甸的感悟继续前行,既要当好红色遗址的“守护者”,以持续行动呵护历史印记;更要做好红色故事的“传播者”,让红色基因在代代相传中永葆活力。(通讯员 冯佳睿 满秋含)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满秋含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