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医科大学携阳社会实践队走进湖南省汨罗市,开展为期一周的公益实践活动。这支由医学生组成的队伍立足专业优势,在助农、义诊、养老助残三大领域精准发力,用 “医学服务 + 社会实践”的模式,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基层所需的“青春动能”,以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通讯员 吴梓莹)
三天义诊服务 500 余人次 耳穴理疗成 “暖心名片”
“按压这个‘神门穴’时有点酸胀是正常的,这说明气血在疏通 —— 每天按 3 次,每次 1 分钟,睡眠会慢慢改善。”7 月 10 日上午,汨罗市罗城广场的义诊摊位前,携阳队员正耐心向市民讲解耳穴按摩的原理。从 7 月 8 日至 10 日,这样的场景连续三天在这里上演。
为让服务更贴合基层需求,团队提前半个月筹备:结合当地中老年群体常见健康问题,确定 “基础监测 + 中医调理” 核心服务框架,专门组织队员系统学习耳穴疗法、血压监测等技能,反复练习穴位定位与按摩手法。义诊中,血压测量、健康咨询等基础服务有序开展,而耳穴按摩凭借 “无创、便捷、针对性强” 的特点,成为最受市民欢迎的项目。
▲图为队员给市民耳朵进行清洁
服务过程中,队员们严格遵循 “望诊 - 问诊 - 消毒 - 配穴 - 贴压” 流程:先通过交流了解市民失眠、颈椎不适等困扰,再用酒精棉签细致清洁耳廓,最后精准锁定 “神门”“皮质下”“颈” 等穴位贴压耳豆。面对市民 “贴完有点痛” 的疑问,他们用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的中医理论通俗解释,并示范按压方法与注意事项。三天里,团队累计服务 500 余人次,完成血压测量 300 余次、耳穴按摩 200 余次,解答健康咨询 400 余条,不少市民特意带着家人二次前来,称赞 “大学生的服务专业又贴心”。
▲图为志愿者给贴完耳穴后的市民进行按摩
沉浸式助农打通 “产销链” 青春力量激活生态果园
“葡萄采摘要托住果穗底部再剪,次果摘除能保证留存果实的养分。”7 月 9 日,在汨罗市果之源生态家庭农场,队员们一边参与葡萄分装,一边记录种植知识。为助力乡村振兴,团队提前对接农场,以 “体验 + 服务 + 宣传” 的模式,为生态农产品产销赋能。
在农场负责人的引导下,队员们先系统了解产业模式:从 “夏黑”“阳光玫瑰” 等葡萄品种的生态种植技术,到 “果园采摘 + 地摊销售 + 直播带货” 的三位一体经营模式,全面掌握农场运营逻辑。随后化身 “田间助手”,深入参与葡萄采摘、次果筛选、包装分装等环节,在劳作中学习果实保鲜、病虫害防治等实用技巧。
▲图为志愿者帮助果农进行售卖以及直播摆摊
除了体力支援,团队更发挥新媒体优势:用镜头记录果农清晨疏果、傍晚打包的日常,拍摄果园生态环境与丰收景象,结合对农场负责人的专访,整理出其背后的创业故事。这些素材通过校园平台、地方合作媒体传播后,有效提升了农场知名度,为后续销售拓宽渠道。
养老点里的 “健康课堂” 细节服务温暖特殊群体
“拍打云门穴时要轻一点,像这样 —— 对,感觉到微微发热就好。”7 月 11 日,汨罗市余家桥三助养老点的院子里,队员们正带着老人练习经脉六拍操。针对农村老人和残疾人群体的健康需求,团队于 7 月 10 日至 11 日在这里开展系列服务,将医学关怀送到基层 “最后一公里”。
结合老年群体常见健康问题,队员们设计了 “互动式” 服务:教跳经脉六拍操时,逐人纠正动作角度,确保 “拍穴位、通经络” 的效果;组织香囊制作活动时,讲解艾草、薄荷的祛湿、提神功效,手把手指导穿绳、装料;提供耳穴服务时,重点针对失眠、头晕等症状配穴,并为其耐心地解释说明用法。
▲图为队员协助老人完成香囊制作
▲图为老人展示香囊
暖心细节随处可见: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搬来座椅,给视力不佳的残疾人教授八邪祛风操,用方言解答疑问…… 当 11 日队员再次到访时,一位老人主动拉起队员的手:“昨天贴了耳穴,晚上睡得特别香!” 另一位残疾大叔则展示自己做的香囊:“这个能驱蚊,你们带来的香囊很实用。” 简单的反馈,成为对服务最好的肯定。
▲图为携阳队伍与老人们的合照
从广场义诊的 “健康防线”,到果园田间的 “助农身影”,再到养老点里的 “暖心互动”,广东医科大学携阳社会实践队以专业为笔、以实干为墨,在汨罗大地上书写了青春答卷。队员们表示,此次实践深刻体会到 “专业价值要融入社会需求”,未来将继续提升能力,用更多实际行动为基层发展贡献青年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冯嘉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