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光塔影凝古今 学子探寻谋新篇 ——广东二师茂名光影文萃乡村振兴促进实践团赴茂名高州探寻古建保护与活化路径

发布时间:2025-07-25 12:0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许程怡   阅读 1.8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25日讯(通讯员 石兆钧,徐婷思)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与“百千万工程”部署要求,求索古建筑守护及焕新之道,让历史遗存焕发当代生命力,广东第二师范学院茂名光影文萃乡村振兴促进实践团(以下简称“光影文萃实践团”)15名队员于2025年7月13日在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该团队重点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拥有四百余年历史的宝光塔进行了深度调研,旨在系统考察其建筑技艺、保护现状、社区情感连接及活化利用的可能性。

团队由数学学院、文学院、计算机学院等专业学生跨学科组队,在苗春梅教授、钟澎洪副教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各专业的特色与优势,针对茂名高州文化底蕴深厚多元但仍然存在资源整合不足、传播浅表化等现实文化问题,光影文萃实践团将本次调研的核心任务锁定为这座明代古塔,通过实地勘察、细节记录、社区访谈等方式,力求为古塔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贡献青年智慧。

登塔细察,触摸明代营建智慧

团队成员攀登了宝光塔陡峭的六十五米砖阶,近距离观察古塔的构造细节。他们特别关注了塔身青砖的砌筑工艺。在花岗岩基座部分,成员们细致观察并记录了“鱼跃龙门”等浮雕图案的风化侵蚀状况,以及碑文上因岁月和洪水冲刷留下的痕迹,这些都是评估古塔保存状况的重要依据。

▲图为宝光塔外观  这座古塔积淀着明代以来大型建筑所蕴含的修筑智慧,犹如一部存储着岁月史诗的宝典。它每层青砖的丁顺砌法都有变化,因地制宜,灵动自然,充分体现了建筑理念中“人造天成”的核心追求,启示着当代建筑师们应当回归自然本质,挖掘古建筑中隐藏的建筑密码,更好地保护古建筑,同时也为城市建筑提供了新的思路。

社区锚点,连接历史与当下

调研不仅追溯宝光塔的悠久历史,更关注它如何融入高州市民的当代生活图景。团队成员在不同时段驻留塔周,观察记录古塔作为社区公共空间的实际功能。清晨,塔下广场成为太极拳爱好者的晨练场所;午后,树荫下的石阶常有老人闲坐叙旧、孩童嬉戏玩耍;傍晚,修缮一新的环塔步道则吸引了众多市民散步休闲。团队成员特别注意到,塔基旁新设的文化解说牌前,时常有家长驻足为孩子讲述古塔故事。这种日常化的使用场景,让这座四百岁的古塔超越了静态文物的范畴,成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和城市记忆的鲜活载体。团队的观察引发了对历史遗存如何在现代城市中持续发挥“场所精神”、增强社区凝聚力与身份认同的深入思考。

▲图为宝光塔外观

社区访谈,聆听居民情感共鸣

为了解宝光塔在当地居民心中的地位,实践团成员在塔下及周边进行了随机访谈。一位在高州生活多年的师傅凝视着着塔身感慨道:“这两年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来保护宝光塔,吸引了许多游客来这里参观,它好像是广东省最高的塔,是高州人的骄傲!”。这些朴实的言语和鲜活的互动场景,让团队成员深刻感受到,宝光塔早已超越其作为文物的物质属性,它不仅是县志里的建筑编号,更是高州人生命历程的参与者——承载着几代人的童年嬉戏、青春记忆、老年闲适,以及新生代的文化启蒙。

它深深融入高州市民的集体记忆和日常生活,是无可替代的精神地标和情感归属。从孩童追逐的塔影,到游子归乡时远远望见便心安的地标,再到艺术家笔下的灵感源泉,宝光塔以不同的方式存在于每个高州人的生活中。居民们这种发自内心的认同感和自发讲述、守护故事的行动,与政府的持续投入相辅相成,共同维系着这座四百年古塔在岁月长河中不息的生命力,让它不仅屹立于鉴江河畔,更扎根在人们的心间。

▲图为光影文萃团队与路人亲切对话

青春助力,智识赋能文保实践

调研过程中,团队也关注到宝光塔活化利用面临的挑战。通过与少量游客和管理人员的交流,成员们收集了关于游客导览服务、互动体验项目、文化内涵挖掘深度等方面的初步反馈。据悉,宝光塔目前处于封闭维护状态,一方面出于对游客安全问题的考虑,避免建筑对人员造成伤害;另一方面,为了全面优化对塔的维护机制,工作人员在防止游客损害塔身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型的参观方式,希望在日后能通过数字化与仿真化的模式拓宽宝光塔的游览途。

▲图为团队成员在宝光塔下合影

此次宝光塔专项调研,是光影文萃实践团深入乡土、践行文化遗产保护使命的重要实践。通过攀爬测量、细致观察、社区对话,团队成员系统收集了关于宝光塔建筑工艺、保存现状、社区情感、景观融合及管理利用的一手资料。这场跨越时空的探访,不仅让青年学子亲身感受到古代营建技艺的精湛和文化遗产的厚重,更是一次将高校智力资源应用于地方文物保护具体问题的尝试。团队负责人表示,后续将整理分析调研数据,重点围绕提升游客体验、强化社区参与、设计“古今对话”主题文化线路等方面,形成关于宝光塔保护性活化利用的初步建议方案,力求为这座四百年古塔在新时代焕发更璀璨光彩贡献青年视角。

未来,团队将持续打磨调研方案,结合宝光塔的历史文脉与当代需求,探索更具操作性的保护策略。这座古塔不仅是砖石构筑的建筑遗存,更是承载地方记忆的文化坐标,其保护与活化关乎历史传承的温度。古建守护从来不是孤军奋战,期待更多人加入这场文化接力,或许能为身边的古建保护提供一份灵感。让老建筑在时光里存续,更在时代中发光。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许程怡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60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