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逐梦乡土路,实干担当绘宏图

发布时间:2025-07-25 12:04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周健   阅读 1.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实践育人,推动青年学生在乡村振兴一线锤炼本领、增长才干,7月7日至18日,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乡村振兴促进团赴安徽省阜南县苗集镇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队以“志愿服务、学习调研、党性锻炼、文化传承”为核心模块,用青春足迹书写基层实践答卷。   

志愿服务暖人心:用青春温度传递基层关怀

团队将“为群众办实事”作为实践起点,第一站走进苗集镇文化和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工会驿站),集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成员们和苗集镇阳光驿站“关心下一代”爱心志愿者一起,通过“智慧拼图”、“故事讲堂”等游戏,帮助孩子们释放学习和成长压力。此外,成员们深入苗集镇综合服务治理中心,参与整理民生档案、综合治理咨询等日常工作,用耐心细致的工作为基层服务注入青春力量。

学习调研促成长:用专业力量赋能乡村振兴

团队紧扣“大数据+乡村振兴”目标,将专业知识与基层需求深度融合。在前进村党群服务中心,成员们与村干部、村民代表座谈,深入了解乡村产业布局难点和基层治理痛点问题。在苗集镇百佳家庭农场(黄梨新品种研发基地),通过学习调研黄梨培育流程与当前销售的瓶颈问题,成员们结合自身专业基础提出短视频平台引流推广方案,助力当地特色农产品“走出去”。在张古村党群服务中心,成员们认真学习基层党建创新经验,集中参观了“王小五大喇叭工作室”,了解村支书用方言讲政策、用大喇叭解民忧的“接地气”工作法,体会“基层党建要扎根群众”的深刻内涵。 

党性锻炼强信念:用红色精神筑牢青春初心

为深入学习领会“抗洪精神”,团队赴蒙洼蓄洪区,重走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路线,开展党性教育。在王家坝闸及抗洪纪念馆,回顾了王家坝人民长期以来与洪水灾害英勇抗争的艰辛历程,学习了当地党员干部、群众不畏艰险、团结向上、甘于奉献的优良作风,感受到浓厚的家国情怀和“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聆听了“千里淮河第一闸”的抗洪故事。在曹集利民村西田坡庄台,团队成员进行了实地参观和调研,与当地村民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了解到蓄洪补偿政策与庄台变迁,感受“水来退避、水去复耕”的坚韧顽强,体会到王家坝村与水共生发展模式的独特之处。

文化传承润乡土:用特色资源激活乡村活力

团队注重挖掘当地文化基因,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发展深度融合。在前进村传统老民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员们实地触摸传统民居建筑的砖雕、木梁,了解“耕读传家”的家风故事;在“皖美金牌民宿”邵刘民宿群落,成员们聆听“邵刘自然庄”的历史变革,感受民宿“保留老院子、融入新设计”的文化创意,脚踏乡土见振兴,共同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通过此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在基层一线读懂了“乡村振兴的密码”—既要用专业赋能产业,也要用温度连接群众;既要传承红色精神,也要守护文化根脉。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乡村振兴促进团将以此次基层实践活动经历为起点,持续推动“三下乡”实践常态化,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


声明:本文为大学生云报版权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以任何其它方式使用,如需转载请与大学生云报取得联系。

审定:周健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6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