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聚焦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关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论述,近日,福州理工学院“文化赋能,乡振同行”社会实践队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红色活动。
漫步潘渡,每一步都像在与历史对话。实践队首先来到了连江县潘渡镇高岳村会师地遗址。站在遗址前的空地上,那座半人高的石碑格外醒目,“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高岳会师旧址”几个烫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当年的热血与荣光。队员们整齐地站成两排,在队长的带领下庄严宣誓,誓词的声音铿锵有力,回荡在村庄的上空,那一刻,仿佛能感受到当年红军战士们在这里集结时的坚定与豪迈。
▲图为实践队员们在石碑前庄严宣誓
离开高岳村,队员们来到了茶亭战斗遗址。踏上古驿道,脚下的青石板凹凸不平,缝隙里还嵌着些许青苔,每一块石板都像是一页厚重的史书,记录着岁月的沧桑。他们仔细观察着石板上的痕迹,其中一块石板边缘的几道蹄印状纹路,让人不禁联想到当年战马奔腾、战士们奔赴战场的场景。
▲图为实践队员于茶亭战斗遗址纪念石碑前合影
在茶亭战斗遗址的古驿道旁,队员们还拿起了画笔,在土墙上绘制墙绘。队员们分工合作,有的勾勒轮廓,有的在墙根下调配颜料,不时地调整着画面的细节。他们想用这种方式,与英雄进行一场跨时空的对话,让那些沉睡的英雄故事重新焕发生机。当墙绘逐渐成型,画面中那些抗日英雄的身影栩栩如生,仿佛穿越了时空,来到了人们的眼前。
▲图为实践队员们共同完成的墙绘成果
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贵安陈列馆是队员们此行的又一个重要地点。馆内的200多件实物展品,每一件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玻璃柜里的步枪虽然锈迹明显,但枪身的纹路依然清晰可辨,让人能想象到它当年在战场上的英勇无畏;泛黄的《抗日宣传册》和磨损的绑腿布,无声地诉说着红军战士们在艰苦环境下依然坚守信念、奋勇抗争的故事。队员们认真地看着这些实物展品和图文史料,用心体会着红军信念的重量,感受着他们为了理想不懈奋斗的精神。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陈列馆
最后,队员们走进了贵安村史馆。在“革命事迹”展区,一张1934年抗日先遣队召开群众大会的黑白照片格外引人注目,照片旁的文字说明详细地介绍了当时的情景。队员们俯身查看照片内容,了解着村庄在革命年代所经历的风雨与变迁。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贵安村史馆
此行潘渡,让实践队的队员们深切感受到了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潘渡,既有烽火淬炼出的刚毅,又有岁月沉淀下来的温婉。在这里,历史与当下深情相拥,过去的红色记忆与现在的美好生活相互交融,构成了这座城市最动人的模样。而这段红色追寻之旅,也让爱国主义精神在队员们的心中更加深刻,激励着他们将这份精神传承下去,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奋勇前行。
撰文 | 彭傲雪 许锐泽
图片 | 赵文祥 向首城 郑诗琦
审核 | 游善铤 王永淇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彭傲雪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