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国防之魂,砺青春担当——中央司法警官学院青衿知行团以 国防+非遗创新模式深耕家国情怀

发布时间:2025-07-25 01:0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何心琳   阅读 2.2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我们的军队是人民军队,我们的国防是全民国防。"2025年7月,中央司法警官学院青衿知行团以国防教育为主线,联动非遗文化传承,在阜平县开展系列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军事体验、普法宣讲、非遗创作三大维度,将"钢铁国防"与"文化血脉"深度融合,为青少年浇筑精神长城。

钢铁见证:在硝烟印记中读懂强军使命

店房国防军事小镇内,青衿知行团成员列队肃立于退役装备前。锈迹斑驳的坦克履带深嵌焦土,曾击落敌机的高射炮昂首向天。这些不是冰冷的钢铁,而是先烈用热血铸就的安全防线!成员们亲手触摸,感受他们的峥嵘岁月,聆听他们的光辉历史,感受那段战火纷飞的年代。

在实战演练区,成员们肩扛模拟火箭筒,据枪瞄准靶心。"转体送髋,力量贯指尖!"教官的指令声中,手榴弹划出精准弧线;射击靶位前,成员屏息扣动扳机,十环命中引得阵阵喝彩。一场"看历史、练本领"的沉浸式国防课,让"强国必先强军"的信念扎根心田。

图为知行团成员参观退役军备(王思棋 周缘圆供图)

图为成员体验精准射击(王思棋 周缘圆供图)

法治筑基:让国家安全意识浸润童心

"间谍会偷偷收集我们国家的机密,就像偷走家里的东西一样危险!"在阜平八一学校,知行团成员陈家锦用动画短片揭秘间谍常见伪装,用贴近生活的例子告诉孩子们反间谍的重要性。间谍拍摄军事基地的情景剧在课堂中上演,"发现线索怎么办?"——"拨打12339!"全场童声铿锵,将举报电话深深刻入记忆。

普法课堂后,非遗剪纸化身法治载体。红纸翻飞间,火箭腾空、国旗飘扬的图案跃然呈现。青衿知行团以"国防+非遗"巧思,让《国防法》条文从文件变为可触可感的童趣实践。

校园外,知行团与城南庄派出所联动,深入社区街头派发国防宣传手册。面对群众疑问,队员耐心解答,让国防法规"听得懂、用得上",推动全民国防理念落地生根。

图为知行团成员进行国防法治宣讲(张境轩 罗上杰供图)

图为孩子们体验非遗剪纸(张境轩 罗上杰供图)

图为成员们与城南庄派出所民警合作开展国防普法宣传(张境轩 罗上杰供图)

文化铸魂:以非遗薪火传递山河记忆

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纪念日,西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防空警报长鸣。全体人员垂首默哀后,青衿知行团以卢沟桥事变历史为引,讲述二十九军"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的浴血故事。

非遗剪纸台上,孩子们以红纸为媒,裁出和平鸽衔橄榄枝、战斗机守护山河的图案。"剪出的是图案,种下的是家国。"孩子们在团队成员的帮助下,将国防记忆融入非遗技艺,让血色历史在指尖重生。

图为成员们和孩子们集体默哀(王思棋 周缘圆供图)

青春誓言:从"钢铁防线""文化长城"

从军事小镇的铁血洗礼,到反间谍课堂的机智交锋,再到剪纸台前的匠心传承,青衿知行团以"行走的思政课"打破国防教育传统边界——让军事装备成为历史教科书,让非遗技艺化作爱国表达载体,让法治宣讲变为生活实践指南。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青衿知行团将继续以青春之名,让国防教育"活"在非遗技艺里,"燃"在法治课堂中,"融"进千万青少年血脉,为筑牢中华民族钢铁长城注入不竭的青春动能!(何心琳供稿)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何心琳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7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