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2025年7月,南京审计大学社会审计学院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审计精神实践小分队近日在雨山烈士纪念碑前肃立,从一段鲜为人知的微观史实中叩响职业初心——1949年三浦战役中,解放军用生命诠释革命的信仰,用坚定的信念铸就当代审计精神的血色源泉。这场跨越76年的精神对话,通过AR动态沙盘、本土化叙事激活职业认同等创新形式,将“严谨求实、廉洁担当”的审计精神锚定于血色丰碑,为新时代审计人点亮信仰坐标。
正文:
站在求雨山肃穆的纪念碑下,七月的风带着松柏的沉静气息拂过。那一刻,关于“审计精神”的宏大词汇,在我心中有了沉甸甸、带着历史体温的重量。这次实践,于我而言,不是一次简单的参观学习,更像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与那些在烽火硝烟中,用生命诠释了“守护”与“忠诚”真谛的先辈们对话。
忠诚,就是对职责的绝对坚守
尽管再来之前做足了功课,现场的肃穆与庄严仍然让我不由自主地沉下心来。身侧负责讲述历史的伙伴描述的那个画面,在我脑中挥之不去:战士们在枪林弹雨中,用血肉之躯筑起人墙,保护的并非金银财宝,而是承载着部队命脉的财务档案——账册、清单、粮票。这些在和平年代看似冰冷的“数据”,在那一刻,就是革命的火种,是无数战友生存的希望,是胜利的基石。他们用最决绝的方式告诉我:忠诚,就是对职责的绝对坚守,对托付的以命相搏。
担当,是穿透迷雾的勇气
在实践队讨论环节,我们分享了陕甘宁边区审计员的故事:白天埋藏账册于险境,夜晚借着微弱的月光核对数据。在随时可能牺牲的环境下,他们想的不是个人安危,而是 “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争取前线的胜利”的誓言。这份在生死边缘仍坚守职责的担当,让我震撼。它剥离了“担当”这个词常被赋予的宏大叙事,展现出其最本真、最坚韧的模样——是渺小的个体在巨大危险面前仍然职责尽责的勇气。反观我们未来可能面临的诱惑、压力,相比于生命危险似乎都微不足道。这一份份账簿单据,一张张粮票,都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审计事业的发展,与代代审计人员的坚守,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求实,是刻入骨髓的本能
三浦战役是一场艰苦的硬战。实践队通过资料查阅和现场感悟了解到,即使在那样极端的环境下,审计工作依然要求一丝不苟,误差就意味着前线将士的生死。这让我对审计工作的“严谨”与“求实”有了全新的、近乎痛感的理解。这不再仅仅是课堂上强调的准则或程序。而是根植于对工作对象极端重要性的敬畏。它告诉我,审计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承载着厚重的责任。保持独立、客观、公正,不仅仅是对职业规范的遵守,更是对历史、对人民、对那些曾在黑暗中守护数据真实的前辈们最深切的致敬。严谨与求实,是我们审计人安身立命的基石,更是职业尊严的源泉。
抚今追昔,继往开来。如今战火纷争的时代已经过去,站在求雨山烈士纪念碑下,回望那段的历史,我心中涌动的不只是感动,更是一种清晰而坚定的职业觉醒。革命先辈们用生命和热血书写的忠诚、担当、严谨、求实,并非尘封的历史遗物,它们如同奔涌的红色血脉,早已注入“审计精神”的灵魂深处。这份精神启迪,没有华丽的辞藻包装,没有刻意的拔高,它像一粒种子,悄然落在我心田最深处。
我知道,当未来我坐在电脑桌前,面对冰冷的屏幕与复杂的账目时,那碑石的纹路、那纸页上的暗痕、脑海中那月光下核对账册的身影,都将成为我内心深处最坚实的力量源泉。它们时刻提醒我:审计,从来不仅仅是一份职业,它是一份需要以忠诚为信仰、以担当为脊梁、以求实为血脉去实践的神圣使命。这,就是革命先辈留给当代审计人最宝贵的精神火种,而我愿做那虔诚的接棒者与守护者。
图文:刘孜怡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