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2日讯(通讯员:康卓玉)为精准把握学生成长需求,构建家校协同育人格局,2025年7月22日傍晚,南宁理工学院蒲公英支教团利用课后时间,组织志愿者深入校张庄小学四年级邓茜同学的家庭开展家访活动。通过与家长面对面深度交流,打通教育服务“最后一公里”,为支教工作提质增效注入新动能。
(图为志愿者们在家访路上。莫维强 供图)
本次家访以“聚焦成长、精准对接”为核心,志愿者团队提前梳理学生课堂表现、学习特点等基础信息,形成针对性沟通方案。走访中,团队与家长展开了系统性的深入交流。
在与家长的沟通中,志愿者们首先反馈了学生的学业情况:该生整体学习表现优异,课堂专注认真,语文和数学学科知识掌握扎实,不过英语存在一定偏科问题。尽管孩子性格稍显内向,但遇到会的问题时总能主动举手回答,课堂参与度值得肯定。沟通中,志愿者们认真倾听家长对孩子英语偏科和缺乏自律的担忧,结合乡村教育实际,向家长传递了科学的教育思路,比如针对英语偏科,建议可以从孩子感兴趣的英文动画、绘本入手培养语感,或是每天安排15分钟的单词趣味记忆时间。对于孩子放学后在家缺乏自律性这一情况,分享了如何引导孩子提升居家自律性的方法,建议家长尝试和孩子一起制定的每日学习计划表,明确放学后的作业、休息时段,通过设定小目标并搭配适当奖励的方式,逐步引导孩子养成自主规划的习惯,鼓励家长借助孩子课堂认真的优势,共同助力其全面发展。
走访期间,家长们展现出极高的参与热情:主动出示孩子的居家学习成果,与课堂表现进行对比分析,重点探讨习惯养成。当队员展示课堂纪实影像、介绍孩子在团队活动中主动协作的事例时,家长们认真记录要点,并就课程参与等具体事项进行细致咨询,充分体现出对子女教育的高度重视。
(图为家长与志愿者们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莫维强 供图)
此次家访,不仅使支教团队通过家校双向印证,构建起更为系统的学生成长画像,为后续实施分层教学提供了扎实依据;更在深度互动中推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理念的同频共振。这种基于理解的协同,不仅凝聚了即时育人合力,更为构建长效化家校共育机制奠定了基础,有效促进了外部支教资源与本土家庭力量的有机融合,释放出“1+1>2”的育人效能。
蒲公英支教团队长表示,此次家访所收集的不仅是一份学生成长档案,更是乡村教育最真实的“需求清单”。团队将系统梳理走访信息,把家长的期盼转化为课程优化的方向,将学生的成长特点融入个性化辅导方案,让每一份教学调整都扎根于乡土实际。
(图为志愿者们与家长交流沟通孩子在校状况。莫维强 供图)
正如蒲公英的种子终将扎根土壤,教育的力量也唯有深入乡村肌理、贴近孩子心灵,才能真正绽放生命力。这份在走访中凝聚的育人共识,不仅为当下的支教工作注入了精准动能,更在悄然间为乡村的未来播撒着希望——当每一个乡村孩子都能在理解与支持中茁壮成长,他们终将成为点亮乡土、反哺家园的星火,而这,正是三下乡支教工作最深远的意义所在。
(图为志愿者们与同学和家长的合影。莫维强 供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段舒云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