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传承的征途上,山西工学院能源工程学院的“薪火匠韵,非遗传习”实践队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探索之旅。他们以剪纸为序章,绳编为续章,香包为华章,软陶为终章,四部分技艺交织,共同谱写了一曲匠心传承的赞歌。
一纸一世界,剪出千年韵
初入非遗剪纸工坊,便被墙上悬挂的精美作品深深吸引。在非遗传承人李老师的指导下,队员们以剪刀为笔,红纸为墨,一剪一纸间,勾勒出千年的文化脉络。从基础的对称剪法到复杂的阴刻、阳刻技法,队员们不仅掌握了剪纸技艺,更在作品中融入了自己的创意与情感,让每一幅剪纸都成为了一个独特的文化符号。
缠绕间见匠心,编织传统情
在绳编技艺的学习里,队员们认识到:绳编,这一看似简单的技艺,实则蕴含着匠人的无限巧思与智慧。队员们从最基础的绳结学起,逐渐掌握了复杂的编织技巧。在缠绕与交织中,他们不仅学会了如何制作精美的绳编作品,更深刻体会到了绳编技艺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与匠人精神。每一件绳编作品,都是队员们对传统文化的一次深情致敬。
针线藏药香,一包传千年
在香包的制作现场,实践队成员们与非遗传承人李秀兰老师一同,将苦豆豆的芬芳与针线的细腻巧妙融合。从挑选布料、裁剪图案,到填充药材、缝制收口,每一个步骤都充满了匠心独运。苦豆豆香包,这一承载着朔州千年民俗风情与文化记忆的手工艺品,在队员们的巧手下逐渐成型。它们不仅散发着淡淡的药香,更传递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英雄塑形间,精神永流传
最后,以软陶技艺为终章,将英雄陈祥榕的形象立体呈现。在常老师的指导下,队员们从揉捏基础色块开始,逐步构建面部轮廓与身体结构。经过多道工序的精心雕琢,一尊尊形神兼备的陈祥榕烈士软陶塑像诞生。这些塑像不仅展现了队员们的精湛技艺,更让英雄精神在指尖流转中得以传承与弘扬。
匠心传承,共筑文化梦
此次非遗匠心之旅,让实践队的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匠人精神的伟大。剪纸、绳编、香包与软陶,四部分技艺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非遗文化的瑰丽画卷。未来,他们将继续在这条道路上坚定前行,用青春与热血守护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让非遗之光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共筑文化传承的梦想。
撰文 | 游雪华
图片 |周仁华 句钰宁 赵文
一审 | 王茹倩 赵兴磊 任睿
二审 | 左丽娜
三审 | 万长园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文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