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1日讯(通讯员:胡芷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立足新时代,要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7月3日,瑶乡韵动实践团第一站来到了被誉为“岭南瑶乡的第一面红旗”的金坑村,为了更好地探寻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宣传红色文化。走进金坑村“反三征”自卫队纪念馆,沉浸式触摸历史脉络,传承红色基因,让青春在追溯革命记忆中扛起担当。
迈进纪念馆,队员们瞬间被厚重历史包围。跟着讲解员的脚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金坑反三征自卫队铜像。从“反三征” 斗争背景讲起,国民党反动统治下,瑶乡百姓被 “征粮、征税、征兵” 压榨至绝境,由此,自卫队应运而生。
锈迹斑斑的鸟铳、磨损的大刀,是战斗的 “无声见证者”;泛黄的作战地图、破旧的通讯竹筒,还原出秘密联络、突袭敌军的紧张瞬间。从发动群众、组建队伍,到辗转山林、顽强抗敌,一段段史实,勾勒出自卫队浴血奋战的轨迹,让队员们真切触摸到瑶乡先辈们的抗争热血。
在 “反三征” 主题展区,一幅幅泛黄的照片,记录了自卫队员们艰苦卓绝的战斗岁月,队员们仿佛置身瑶寨晒谷场,听先辈们喊出 “守护家园,宁死不屈” 的呐喊。透过历史资料,从自卫队员舍生掩护群众转移,到伤员强忍伤痛传递情报,革命先辈们在苦难中坚守、绝境中奋进的信仰,直击队员内心。
驻足珍贵史料前,实践团成员深刻领悟:正是对 “让瑶乡有活路,让百姓得安宁” 的朴素信仰,支撑着自卫队在装备悬殊、环境恶劣下,坚持战斗直至曙光初现。这份信仰,跨越时空,成为激励当代青年的精神坐标。
馆内详实的图文、实物,串联起瑶乡先辈救亡图存的奋斗史诗。从秘密筹备自卫队,到配合主力部队解放连阳地区,先辈们用热血书写 “为民族、为乡亲” 的答卷。队员们凝视着 “反三征” 胜利场景复原区,先辈们欢呼的剪影,仿佛照见如今瑶乡的振兴新貌。队员们纷纷表示,要把先辈们的担当精神,转化为服务乡村的实际行动,在 “百千万工程” 实践中,为瑶乡发展添砖加瓦,让红色基因在青春践行中熠熠生辉。
从历史中汲取力量,在实践中践行担当。实践团以参观为起点,让红色记忆 “活” 起来、“传” 下去,用青春脚步丈量信仰厚度,把革命精神融入时代使命,让 “反三征” 的热血故事,续写在助力瑶乡振兴的新征程上 。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赖俊杰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