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育微光点亮乡村振兴之路——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火柴支教队“青岱筑梦”夏令营启航

发布时间:2025-07-21 14:4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何羿锦   阅读 1.1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21日讯(通讯员 何羿锦)为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传承哈工大“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精神,7月7日,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火柴支教队奔赴山东泰安肥城,在指导教师何晓菁的带领下,开启为期两周的“青岱筑梦”夏令营。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乡村教育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 。支教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以教育赋能乡村儿童成长,用知识接力乡村振兴征程。

染墨绘童心,裁音谱梦章

图为徐曼俐老师在趣味沙画课上指导小朋友们绘制沙画(于雪润 供图)

孩子们勾勒沙画轮廓,沙粒流动间,山河风景、童话角色渐次成型。沙画不仅是艺术创作,更是让孩子们学会用独特视角感知美,在指尖灵动中播撒美育种子。

图为牛淼琼老师在趣味石头画课上为小朋友的作品拍照留念(佟牧 供图)

牛淼琼老师的趣味石头画充满创意,孩子们用颜料为石头“穿新衣”,老师则用镜头记录下每一件童趣作品,让自然与艺术碰撞出生活之美,在创作中定格成长瞬间。

图为梁益铖老师向小朋友们展示橡皮泥基础捏法的正确步骤(张彦稷 供图) 

梁益铖老师则带来橡皮泥基础捏法教学,从简单造型入手,带着孩子们感知手工乐趣,在揉、捏、搓的过程里,培养观察与动手能力,挖掘生活中的小美好。

图为张彦稷老师在趣味折纸课上指导小朋友折纸(何晓菁 供图)

张彦稷老师在趣味剪纸课上俯身指导小朋友折纸,指尖翻飞间,孩子们不仅习得折纸技巧,更在专注创作中感受传统手工艺的魅力,让审美与耐心在趣味实践中悄然生长。

叩自然之门,植思维之壤

图为于雪润老师在视觉暂留实验上帮助小朋友完成笼中鸟成品制作(徐曼俐 供图)

于雪润老师带领孩子们走进“视觉暂留”科学天地,助力完成“笼中鸟”实验。从原理讲解到操作演示,一步步拆解科学奥秘,当孩子们见证“小鸟入笼”的奇妙瞬间,眼中迸发的好奇光芒,正是科学精神启蒙的生动注脚,呼应着哈工大追求真理、探索未知的科研底色。

图为姜旭辉老师协助小朋友进行平衡鸟折纸(路非 供图)

姜旭辉老师助力孩子折出平衡鸟,以趣味折纸连接数学对称、物理平衡知识,在动手实践里,深化对科学原理的认知,也锻炼了耐心与专注。

图为徐相邦老师在纸杯传声实验课堂上与小朋友进行传声实验互动(牛淼琼 供图)

徐相邦老师的纸杯传声实验课堂热闹非凡,老师与小朋友们互动协作,借由简单材料揭秘声音传播原理,在好奇与欢笑中,让孩子们理解集体协作与科学探索的魅力,明白知识藏于日常。

拾古韵流芳,续文脉悠长

图为许崇翔老师在课上一对一辅导具体的朗诵技巧(马畅 供图)

在朗诵课堂上,许崇翔老师俯身专注,为孩子一对一雕琢朗诵技巧。从字音咬准到情感抒发,逐字打磨、逐句引导,让孩子们领悟语言韵律之美,这是用声音架起通往文学世界的桥梁,传承文化薪火的第一步。

图为何羿锦老师在诗笺漫语课上指导小朋友创作自己的诗歌(徐相邦 供图)

何羿锦老师的诗笺漫语课,成为孩子抒发心声的诗意舞台。他鼓励孩子们以童心观世界,从自然花草到生活小事中捕捉灵感,指导创作专属诗歌。这不仅是文字创作,更是引导孩子用诗意眼光看世界,传承文化表达的传统。

图为马畅老师在团扇文化课指导小朋友完成自己的团扇作品(许崇翔 供图)

马畅老师的团扇文化课,让传统工艺“活”起来。她讲解团扇历史、图案寓意,指导孩子绘制专属团扇。孩子们以笔为媒,将山水、花鸟、心愿绘于扇面,在传统与现代交融中,传承文化基因,筑牢文化自信根基。

承丹心壮志,燃星火微光


图为李建锋老师在重走长征路课上带领小朋友们进行长征运送游戏(梁益铖 供图)

李建锋老师的“重走长征路”课别出心裁,通过“长征运送游戏”,让孩子模拟红军运输物资。在协作与挑战中,体悟长征的艰辛与团结的力量,将红色基因融入游戏体验,传承“为党育人”的使命,让革命精神在新一代心中扎根。

强筋骨以立,明学业以长


图为路非老师在体育课上带领小朋友们进行伸展运动(高胜琪 供图)

路非老师的体育课,以伸展运动开启活力篇章。在锻炼体魄的同时,传递“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理念。

图为佟牧老师在生活中的标志课与小朋友进行垃圾分类互动(姜旭辉 供图)

佟牧老师的“生活中的标志”课,聚焦垃圾分类互动,将环保意识与生活实践结合,培育孩子社会责任感,为乡村振兴注入文明活力。

图为高胜琪老师在泡泡龙课上协助小朋友制作彩虹泡泡龙(李建峰 供图)

高胜琪老师在泡泡龙课上协助小朋友制作彩虹泡泡龙,透明的泡泡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光芒,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感受科学与童趣的碰撞,在欢声笑语里探索生活中的奇妙现象。


图为张彦稷老师在课业辅导时间为小朋友讲解应用题的解法(何羿锦供图)

课业辅导时间,志愿者老师们聚焦知识夯实,面对应用题难点,化繁为简、循循善诱,帮孩子搭建解题思路。找到 “为国育才”的基础落点,以扎实知识培育乡村未来栋梁,为乡村振兴储备人才力量。

聚众志成城,凝一心向光

图为路非老师辅佐同学进行水果电池的实验(何晓菁 供图)

在非授课时段,其余教师主动切换角色,以助教身份深度融入课堂:他们协助授课老师梳理教学环节、落实课堂任务,确保知识传递高效流畅;同时精准把控课堂秩序,及时回应学生疑问、引导互动节奏,用默契配合为课堂质量筑牢保障,让每一堂课都能在协作中迸发更饱满的教学能量。

图为哈工大火柴公益支教队全体成员(何晓菁供图)

从语言艺术启蒙到科学精神培育,从文化传承铸魂到红色基因厚植,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火柴支教队以“青岱筑梦”夏令营为载体,将育才使命融入每一堂课、每一次互动。这两周的支教,不仅是短暂的知识传递,更是高校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以教育微光点燃乡村希望,用哈工大精神书写乡村教育答卷,让知识传承与红色基因,在乡村土地上持续生长、熠熠生辉。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何羿锦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42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