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讯(通讯员 黄森湧、吴敏荧、陈冬琪)近日,惠州学院惠东“鲤”想队为探寻“舞鲤鱼”背后的故事,走近“舞鲤鱼”传承人彭卫清,倾听他儿时“舞鲤鱼”的欢乐记忆和守护技艺的执着坚守,感受沉淀在岁月里的匠心与热爱。
1、传承人分享会
一见面,彭卫清师傅热情地展开讲述,从鲤鱼带领平海人民寻找水源的感人故事,到“鲤鱼跳龙门”“观音坐连”等动作编排里藏着顺遂、庇佑等吉祥寓意,古老技艺的文化密码在他的话语中层层解锁。
随后,他小心翼翼捧出精心制作的“鲤鱼”道具——竹篾扎成的骨架轻盈坚韧,彩绸绘制的鳞片栩栩如生,指尖轻抚间满是珍视。话音未落,彭老师已手持“鲤鱼”道具,身姿矫健地舞动起来,或腾跃、或盘旋,将“鲤鱼”灵动之姿展现得淋漓尽致。
表演结束,他抹了把额头的汗珠,笑着分享:“我希望我们平海‘舞鲤鱼’可以发扬光大,有更多传承人。”我们屏息聆听,眼前仿佛浮现出一代代“舞鲤鱼”者接力传承的身影。
2、采访传承人
Q1:可以讲一讲“舞鲤鱼”的传说吗?
“舞鲤鱼”在平海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传说平海旱灾,水井都没水,要到郊外寻找水源。这个农夫在路上看到鲤鱼摆来摆去,他就把鲤鱼抱起来,鲤鱼就带着这个人找水源。农夫一看到水源就很兴奋,把鲤鱼放在地上,自己去找水喝。鲤鱼一下子就翻跳到了水里,这个农夫对这条鲤鱼很感兴趣,回去之后他就把这个鲤鱼的动作创造出来了。
Q2:能不能具体讲一下“鲤鱼追春”这个动作的一些内容呢?
“鲤鱼追春”这个动作就是“打出去”的动作结束之后,四个人在中间做动作展现摇摆,那一排打出去之后,“鱼头”在里面需要站起来并且在原地保持不动。讲到“鱼头”我们的鱼头就有分类,虽然“鲤鱼”道具有好几种颜色,但是我们主要是分两类:一种是红色,一种白色。不过现在把白色换成银灰色了,因为银灰色耐脏。
3、“舞鲤鱼”道具展示
▲团队采访“舞鲤鱼”传承人彭卫清师傅
走上“北极剧台”的二楼,映入眼帘的就是色彩斑斓、栩栩如生的“舞鲤鱼”道具。彭师傅向我们娓娓道来不同时期的不同“舞鲤鱼”道具。
“舞鲤鱼”道具的颜色、形状、装饰的变化也折射出“舞鲤鱼”的时代变化,让我们直观感受传统工艺与文化意义相融合的独特魅力 。
结语
从传说中指引水源的灵鲤,到道具上随时代迭代的鳞片,平海 “舞鲤鱼” 的每一处细节都镌刻着当地人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如今,在彭卫清等传承人的坚守下,这项古老技艺正期待着更多年轻力量的加入。相信随着传承脉络的不断延续,“舞鲤鱼” 不仅会成为平海的文化名片,更会在新时代的舞台上,跳出更灵动的 “龙门之跃”。
撰文 │ 陈冬琪、吴敏荧
图片 │ 侯埌焜
一审 │ 黄森湧
二审 │ 彭朝霞
三审 │ 包国滔、穆静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施汶哲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