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西南文脉:广西师大“三城三巷”调研队解码语言景观中的文化印记

发布时间:2025-08-02 13:1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陈梦瑶 吴凯儒 吴玉凤 唐婷婷 黄淑娴 黄艳淇   阅读 1.4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探寻西南文脉:广西师大“三城三巷”调研队解码语言景观中的文化印记

大学生云报81日讯(通讯员 陈梦瑶、黄艳淇吴玉凤、吴凯儒、黄淑娴、唐婷婷) 青石板路上的方言涂鸦藏着怎样的地域密码?老巷牌楼上的题字又镌刻着多少历史记忆?为响应《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中“规范旅游行业语言景观”的号召,广西师范大学“三城三巷”语言景观调研队于720日启程,奔赴桂林东西巷、重庆山城巷及成都宽窄巷子开展实地调研。团队聚焦三地多模态旅游语言景观现状,通过细致考察与记录,探寻西南地区历史街巷中语言与文化的深层联结,为特色旅游文化构建寻找切实路径。

山城巷:方言符号里的巴渝风情

重庆山城巷的晨雾尚未散尽,调研队员已踩着青石板路开始了考察。作为重庆市重点传统风貌区,这里的吊脚楼依山而建,四合院错落有致,古老石朝门静静矗立,经“微更新”改造后,既保留了原住民生活气息,又焕发出新的活力。

 

图为记录巴渝方言的墙画。唐婷婷摄

 队员们的目光很快被一面墙上的创意涂鸦吸引:“扎起”两个大字旁清晰标注着拼音“zhā ”和英文释义“stand by each other”,下方手绘的吊脚楼图案与文字巧妙呼应。“这不仅解释了方言含义,更用视觉元素强化了巴渝建筑特色,是语言与文化融合的生动案例。”队员唐婷婷在笔记本上仔细勾勒下这幅画面。除了涂鸦,巷内的特色井盖也刻有当地地标图案,与周边“重庆崽儿”“爬坡上坎”等方言墙画、灯笼标语相呼应,形成了立体的巴渝文化表达体系。一位在此居住了60余年的老人告诉队员:“这些话都是老一辈传下来的,现在年轻人听着新鲜,其实藏着咱山城人的精气神。”

 

图为记录巴渝方言灯笼标语。唐婷婷摄

调研中,团队注意到山城巷的语言景观与建筑风格高度协调,统一的青灰调指示牌自然融入吊脚楼群落,让游客在行走间“仿佛翻阅一册立体的巴渝文化书”,这种沉浸式体验得到了不少受访者的认可。

东西巷:街巷名称中的历史回响

 桂林东西巷的明清建筑间,“江南巷”“兰井巷”等老牌坊在阳光下泛着岁月的光泽。作为桂粤商帮往来的历史见证,这些街巷名称与散落的石刻碑文,无声记录着当年语言交融的痕迹。调研队员发现,尽管这些原生语言景观未经刻意修饰,却成为游客探寻地方文脉的天然线索。“看着‘兰井巷’的牌子,就会好奇这里是不是真有一口老井,背后又藏着什么故事。”一位正在拍摄巷名标牌的游客向队员感叹。

  

图为记录桂林东西巷具有语言特色的井盖。黄艳淇摄

巷内的“状元阁”是语言景观与文化载体结合的典型代表。其命名源自清代名臣阮元与桂林三元及第状元陈继昌的历史渊源,店内提供的石刻拓印体验,让游客在动手过程中直观感受科举文化底蕴。店家介绍:“很多人拓印时会问起状元的故事,这时候牌匾和文创就成了讲述历史的桥梁。

图为记录团队成员与店家访谈。吴玉凤摄

不过团队也观察到,东西巷的语言景观存在“混合感”:“状元文化墙”前的中英双语介绍搭配状元雕像、文房四宝雕塑,营造出浓厚历史氛围,但街角出现的“想你的风吹到了东西巷”等网络标语,以及混杂的各类宣传内容,与整体历史气质略显违和。队员陈梦瑶在考察中记录:“这种混搭让部分游客感觉‘少了些历史厚重感’,似乎不同时期的语言符号没能很好地衔接。”

宽窄巷子:多语标识中的文化探索

成都宽窄巷子由宽巷、窄巷、井巷三条老街道及周边四合院组成,作为“千年少城”的遗存,这里的门楣题字、“湖广填四川”主题浮雕等元素,镌刻着独特的城市记忆。调研队发现,其语言景观设计充满创意,融合熊猫元素与方言的文创产品、多语种标注的景点介绍,都体现了对多模态文化传播的探索。

图为记录成都宽窄巷子石碑。黄淑娴

在窄巷子入口处,一块牌匾同时标注了中、英、日三种语言的解说,详细介绍了建筑的历史背景,方便不同国家的游客理解;但深入巷内后,队员们注意到部分历史景观如“湖广填四川”主题浮雕,其解说仅为中文且内容简略,不少外国游客只能拍照留念,难以深入了解背后的移民文化。此外,巷内的方言文创产品虽设计新颖,但对“巴适”“安逸”等词汇的文化内涵解释不足,游客多停留在视觉欣赏层面。

三地对比:语言景观的共性与差异

 综合考察后,团队梳理出三地语言景观的鲜明特点:山城巷的方言符号生动鲜活,与建筑风貌融合度高,但方言背后的文化内涵传递不够充分;东西巷的原生历史语言景观底蕴深厚,却因现代元素的混杂出现叙事断层;宽窄巷子的多语种探索走在前列,但符号系统缺乏整体性,部分文化元素的解说不够完善。

 团队负责人黄淑娴表示:“三地的核心问题都指向文化符号传播的有效性。如何让语言景观既保留地域特色,又能清晰传递历史文化内涵,是我们接下来要深入思考的方向。”目前,调研队仍在整理考察数据,计划通过进一步分析,为历史文化街区的语言景观优化提供具体建议,让古老街巷的一砖一瓦都能成为讲述中国故事的生动载体。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黄艳淇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4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