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感悟科技赋能传统产业的生动实践,探寻乡村振兴的“祁阳密码”,2025年7月12日,湖南工商大学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学院“超能陆战队”实践团赴永州祁阳市茶油文化园,开展主题为“探油茶产业·悟匠心传承·助乡村振兴”的“三下乡”产业调研实践活动。青年学子们以求知视角触摸“东方橄榄油”的脉络,用心解码“黄金果”背后的科技力量与文化底蕴。
探访油茶之都,解码“东方橄榄油”的珍贵基因
实践团第二站深入享有盛誉的唐家山茶油文化园。在这片孕育着大自然珍贵馈赠的土地上,队员们不再是简单的参观者。通过详实的展陈介绍、生动的生态展示和专业的讲解,队员们沉浸式地认识了油茶树的独特价值。重点解码了其被誉为“东方橄榄油”的珍贵基因:作为世界四大珍贵木本油料作物之一,其富含超高不饱和脂肪酸,营养价值卓越;特有的“花果同期”(抱子怀胎)奇观,象征着生命的蓬勃与吉祥的寓意;以及众多品种展现的强大环境适应力。这场深入自然的产业认知课,让队员们深刻体悟了油茶树这一大自然的瑰宝及其承载的深厚文化内涵,为后续的技艺与产业探究奠定了知识基础。
图为实践团成员了解油茶树特性与价值。孙鼎供图
古今技艺碰撞,感悟匠心传承的产业密码
在文化园的技艺展示区,实践团见证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匠心对话。队员们近距离观摩了传承百年的古法木榨工艺:从人工采摘、晾晒、脱壳,到碾碎、蒸炒,直至精髓所在的“木榨榨油”——工匠们协作挥动巨大木槌撞击榨槽,金黄的茶油在醇厚的香气中缓缓渗出,每一步都凝结着先辈的智慧与汗水。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隔壁现代化生产车间的井然有序:智能化设备精准分拣油茶果,低温冷榨技术最大化保留营养成分,无菌灌装线确保品质如一。这场“古法与新技”的直观对比,让青年学子们深刻感受到传统工艺的坚守与现代科技的赋能如何共同铸就了茶油产业的卓越品质与核心竞争力,体悟到产业发展的核心密码在于传承与创新的融合。
图为实践队员观摩古法木榨工艺与现代自动化生产线工艺(左)与现代自动化生产线(右)。
孙鼎 姚思凯供图
聚焦产业振兴,探寻“黄金果”的富民之路
本次产业调研的核心,在于解码油茶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祁阳答卷”。通过文化园的历史脉络梳理和数据分析,队员们系统了解了茶油产业“三起三落”的发展历程,尤其聚焦于2008年国家启动油茶产业工程后,这枚“黄金果”如何融入国家战略,成为驱动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引擎。讲解中一组数据令队员们印象深刻:在全国200个油茶重点县中,湖南独占63席,油茶林面积占全国40%以上;永州贡献7个重点县,而实践地祁阳市,更是以“中国油茶之乡”的金字招牌,闪耀着产业蓬勃发展的时代光芒。这堂生动的“产业经济课”,让队员们深刻认识到特色资源禀赋、政策精准扶持与科技创新的结合,是激活乡村产业、实现可持续富民的关键路径。
图为实践团成员围与工作人员学习参观。唐蕊供图
解锁健康密码,展望茶油产业的广阔前景
实践活动的尾声,队员们深入探究了茶油作为健康产品的多元价值与应用前景。通过实物展示、科普讲解和品牌案例(如本土知名品牌“金浩”、“神农”、“大三湘”),队员们系统学习了茶油“内服外养”的万能密码:作为顶级食用油,其清香不腻、烟点高、易吸收,滋养强身;在日化领域,融入洗发水、香皂、面霜等,能温和滋养秀发与肌肤。这种从田间到餐桌、从厨房到妆台的全链条价值开发,不仅彰显了茶油作为“东方瑰宝”的独特魅力,更揭示了其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队员们结合自身专业背景,就品牌建设、精深加工、大健康市场拓展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对茶油产业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和乡村振兴的广阔前景充满信心。
根扎产业沃土,智绘振兴蓝图
湖南工商大学“超能陆战队”的唐家山之行,是一次聚焦产业、解码振兴的求知之旅。青年学子们用脚步丈量祁阳特色产业热土,用心感悟科技赋能传统产业的澎湃动力。通过“实地观摩学”、“数据分析研”与“发展前景议”,队员们不仅直观理解了油茶产业的历史积淀、工艺精髓与现代转型,更激发了运用专业知识服务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使命感与创新热情。他们将带着对“黄金果”的深刻认知和对产业未来的思考,努力将调研成果转化为智力支持,为擦亮祁阳“中国油茶之乡”品牌、谱写产业富民新篇章贡献青春智慧。
团队: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学院 超能陆战队
文: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学院 唐蕊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袁香晨
图: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学院 姚思凯 孙鼎
审核老师:朱世迎
联系方式(微信):tr19146854567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孙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