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晨雾漫过稻田,夕阳染红屋檐,在平世村的寻常日子里,藏着怎样的满足与期盼?2025年7月15日,萤火流光实践团带着关于“幸福”的问卷走进湖南郴州嘉禾县的平世村,在袅袅炊烟与笑语声中,读懂了属于这里乡土的幸福密码。
物质的温度:够用就好的智慧
村民们对“仓廪实”有着质朴的自豪。灶台上悬挂的腊肉,色泽诱人,是辛勤劳作后的馈赠;村民身上洗得发白的短袖,虽简朴却整洁,彰显着“够用就好”的生活理念。刚从稻田劳作归来的双手,满是泥土,却把日子经营得有滋有味。田间的蔬果,家中的禽畜,皆是生活的底气。不过,实践团也留意到,部分村民在收入方面存在压力,那是需要被看见的生活重量。
空间的善意:民生温度
卫生室里的关怀、整洁的环境、邻里间的互助,构成了平世村的“软基础设施”。生病时能及时找到医生,暴雨天邻居主动帮忙收谷的默契,这些具体的场景织就了一张名为“安心”的网。
时间的褶皱:传统与现代交织
集市的热闹与广场舞的活力奇妙共存。看电视与串门聊天并行,这是数字时代乡土的双重面向,连接世界又坚守温情。但是孩子上学的距离与安全,仍是部分家庭的牵挂,也是城乡教育资源落差的体现。
未来的根系:在期盼中生长
多数村民对未来“很有信心”,这份信心源于对国家的信任。他们懂,幸福是一亩一亩“种”出来的:是晨露湿裤时播的谷种,是烈日下额头的汗珠,更是年复一年田垄间的深浅脚印。同时,他们期盼医疗教育更完善、道路水渠更通畅、文化活动更丰富,更期盼着政策如春雨润乡土,让惠民举措扎根田间,发展成果流进每一户农家——这既是对“美丽乡土中国”的向往,更是乡村振兴的本真动力。
调研结束后,烈日当头。“萤火流光”的成员们深刻领悟到,问卷丈量的不仅是幸福度,更是一座村庄的生命力。那些勾选符号背后,是田间地头的耕耘,是邻里之间的互助,是灶台上的烟火,更是生生不息的中国。当时代的春风拂过,当更多人听见这些质朴的期盼,平世村定能如村民所盼,在坚实的土地上,向着光亮生长,迎着朝阳向前,奔赴更加富强美丽的明天。(撰稿:温思璇、夏景雯、廖艳菲 拍摄:曹峻源、李妍晨)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曹峻源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