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护行:宁德师院“河小禹”的青春答卷

发布时间:2025-07-20 00:1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罗高烨   阅读 934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学子观点

大学生云报7月20日讯(通讯员 罗高烨)水是生命之源,河流是文明之脉。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2025年7月,宁德师范学院“河小禹”社会实践队以“牢记嘱托守碧水,青春执笔绘新卷”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河湖保护实践活动。实践队以青春之力守护碧水清波,在躬身实践中深化对生态保护的认知,也为推动公众参与生态保护注入了青春动能。

7月3日,“河小禹”实践队首站走进蕉城区水利局,与河长办及生态环境局、住建局等多部门挂职干部召开专题座谈会。此行旨在明晰河长办工作流程、压实河长责任,为后续护水行动筑牢基础。指导老师雷永汉、郑锦涛、黄玉芳带领队员,围绕河流治理、垃圾处理等领域的具体举措与现实难点深入提问,蕉城区水资源与河务中心副主任韩一亮等负责人逐一细致解答,并对队员们展现的专业素养给予肯定。此次座谈让队员们收获满满:不仅拓宽了对河湖保护治理体系的认知维度,更获得了与政府部门面对面交流的宝贵机会;而青年一代对生态保护的热忱,也让河长办深切感受到青春力量的脉动,为后续政校协同护水埋下了联动的种子。

(图为“河小禹”实践队与蕉城河长办工作人员开展座谈会)

为深入了解环保工作的技术支撑体系,7月4日,“河小禹”实践队转赴宁德市生态环境局,通过接触环境监测仪器,进一步深化对生态保护工作的认知。工作人员带领队员们认识了水质检测仪、色谱设备等专业器材,细致讲解其原理与操作流程。队员们深刻意识到,这些仪器凭借精准数据为污染防治精准“导航”,是环保工作的“科技后盾”。这份认知让大家切实体会到科学监测对护水行动的关键意义,他们后续也将这份理解传递给更多人,让科技护水的理念更广为人知。

(图为“河小禹”实践队队员在宁德生态环境局的合照)

7月5日,“河小禹”实践队深入霍童镇与九都镇开展专项调研,聚焦霍童溪流域综合治理,旨在凝聚多元共治合力。队员们沿两镇流域的上、中、下游点位采集水样,监测结果显示流域整体水质达标。与此同时,队员们走进周边村落发放问卷、普及护河知识,村民们反响热烈,纷纷表示愿积极参与护水行动。此外,实践队还专访了两镇河长及民间河长,详细了解河长制落实成效与实践经验。此次调研让队员们既见证了流域生态的向好态势,也精准捕捉到亟待改进的细节,村民的积极态度则让大家坚信,群众力量是河流保护的坚实基础。

(图为“河小禹”实践队队员们在采访河长)

为探寻污水变清流的奥秘,7月6日,“河小禹”实践队走进霍童污水处理厂,开展科技护水实践活动。队员们通过线上监测系统,详细了解污水处理全流程工艺,实时追踪关键指标的动态变化,直观感受科技治污的精准与高效。随后,大家实地参观各污水处理单元:从粗格栅的物理过滤到生化池的微生物分解,再到终端消毒,每一道工序都凝结着治污的智慧。当看到浑浊污水经多重处理后变得清澈透明,队员们深受震撼。此次实践让队员们深刻认识到水资源保护中的科技力量,更激荡起强烈的环保责任感。

(图为“河小禹”实践队队员在参观霍童污水厂)

7月7日上午,“河小禹”实践队与东侨河长办召开座谈会,聚焦基层河长办工作细节,旨在协同推进河湖生态保护。东侨河长办负责人系统介绍了日常河道巡查机制、雨季专项排查方法、污水监测技术及防洪举措等核心工作内容。队员们认真记录、踊跃提问,进一步明确了后续实践的目标与思路。此次座谈不仅让实践队收获了扎实的治理经验,更为东侨河流生态保护注入了青春活力,双方在护水理念与行动规划上达成深度共识。

(图为“河小禹”实践队队员与东侨河长办工作人员开展座谈会)

为强化居民生态保护理念,7月8日,“河小禹”实践队联合蕉城河长办走进三元社区,开展河湖保护主题宣传活动。队员们通过问卷调研、发放倡议书、普及护河知识、清理沿岸垃圾等多元行动,切实提升群众护河意识,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植人心。护河既是责任担当,更是对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践行。大家深刻体会到,只有带动公众共同参与,在保护与发展间找到平衡,才能让每一条河流真正永葆生机。

(图为“河小禹”实践队队员在清理溪边岸上的垃圾)

向居民宣传河流保护是唤醒共识的关键,而摸清河流“健康状况”更是护水行动的前提。因此,7月9日,“河小禹”实践队走进大门山公园,开展实地水质检测,以科学数据为守护河湖夯实基础。队员们细致采集水域上中下游的水样,现场测定pH值、电导率等基础指标,后续还将通过实验室检测分析氮磷、重金属等关键数据,最终形成科学的水质报告;同时,大家沿途向游客发放护河倡议书,唤醒公众生态文明意识,引导践行环保举措。大家纷纷表示,将坚守生态优先信念,以持续行动守护河湖清美,与社会各界共同描绘山青水秀的生态家园新画卷。

(图为“河小禹”实践队队员在大门山公园采集水样)

继实地检测水质后,为进一步探究专业机构的技术支撑体系,7月10日下午,“河小禹”实践队走进福建文章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和宁德市东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直观了解水质监测全流程。在实验员的引导下,大家参观了公司办公区域,了解了环境数据分析工作流程。公司的核心业务是对环境监测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与深度分析,队员们直观了解从原始数据采集、多维度指标分析到形成可视化治理方案的全过程,并围绕数据处理方法、环保技术应用等参与互动交流。此次实践活动让队员们对“科技+环保”的融合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宁德师范学院“河小禹”实践队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关注环保科技发展动态,积极投身河湖保护志愿服务,用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青春力量。

(图为文章公司的工作人员在向“河小禹”实践队队员介绍仪器)

为进一步了解基层河长制的实践成效,7月11日,“河小禹”实践队赴古田县开展调研,通过座谈交流、社区宣传、水质检测等多元形式,探索河湖治理新路径。实践队与古田县河长办及相关部门围绕河流管护重点议题深入研讨,队员们提出的针对性建议获得河长办工作人员的认可。调研期间,实践队走进古田社区,通过设点宣传、问卷调研普及护河知识,认真倾听群众心声,推动河长制理念真正扎根基层;同时,在专业指导下开展水质检测,队员们细致记录各项指标,为完善河湖数据库提供一手数据支撑。大家将把此次实践成果转化为具体行动,以青春之力为绘就生态新画卷添彩赋能。

(图为“河小禹”实践队与古田县河长办工作人员开展座谈会)

7月12日,“河小禹”实践队前往宁德市蕉城区北岸公园,开展水质监测专项活动。队员们通过科学采样与系统调研,全面评估水域环境状况,为后续保护工作夯实数据支撑。大家沿公园水域上、中、下游精准布点采样,完成环境状况评估后,随即走进周边社区发放问卷、宣传护河知识,居民们纷纷表示愿从自身做起,践行护水行动。此次活动让队员们与北岸公园的河流保护工作实现“零距离”对接,进一步坚定了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信念;而居民们的积极参与意愿,更让护河行动拥有了更深厚的群众根基。

(图为“河小禹”实践队队员在初步检测北岸公园采集的水样)

次日,“河小禹”实践队在南岸公园同步开展水质监测与河流保护倡议宣传活动,旨在精准掌握公众对河湖保护的认知程度与参与意愿。队员们先勘察湖泊生态、清理岸边垃圾,再用专业仪器采集水样、记录监测数据,随后向市民派发倡议书,细致阐释护河意义。此次行动中,队员们不仅高效完成水质监测任务,更以实际行动带动公众参与,为构建全民共治的水域保护格局添砖加瓦。

(图为“河小禹”实践队队员在向市民发放倡议书)

7月14日,“河小禹”实践队走进春风里社区开展摆点宣传,为宁德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添力赋能。队员们通过问卷调研了解居民对河流保护的认知现状,同步发放倡议书、解答疑问并收集意见建议。这些反馈不仅为相关部门优化措施提供了精准参考,更有效动员居民从“旁观者”转变为河流保护的“参与者”。

(图为“河小禹”实践队队员引导春风里居民填写问卷)

7月15日,“河小禹”实践队赴霍童镇参观黄鞠水文化馆等场馆,为的是探寻传统水利文化的当代价值,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感悟治水文明的传承与创新。队员们在黄鞠水文化馆了解到隋朝黄鞠的治水壮举及“竹木围堰”等传统工艺,在美丽河湖馆感受霍童溪流域的蜕变。讲解员将古代治水智慧与现代生态理念结合,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人水和谐”思想的传承。这次活动搭建起古今对话的桥梁,激发了队员们投身生态保护的使命感,也让传统治水智慧在当代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图为“河小禹”实践队队员在参观黄鞠水文化馆)

从政府部门到企业机构,从河湖岸边到社区公园,“河小禹”实践队的足迹遍布宁德城乡。系列实践中,队员们以行动践行护水责任,用科学监测掌握河湖“健康密码”,用宣传动员凝聚公众合力,在守护碧水清流的道路上步履不停。他们以青春之名深耕生态保护,为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贡献青春力量。

(撰稿:蔡诗虹)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罗高烨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3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