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心绘梦”实践团探秘蒙阴腾龙崮:洞藏酒香里解码乡村振兴的青春答卷

发布时间:2025-07-20 00:2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陈润涵   阅读 5.4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20日讯(通讯员 付晓晴)在沂蒙山腹地的葱茏掩映下,蒙阴县腾龙崮洞藏酒文化旅游区迎来了一群充满活力的探访者。7月19日,山东科技大学“红心绘梦,湖蕴红魂”实践团怀揣着解码乡村振兴密码的热忱,深入这片融合自然奇观、生态农业与醇厚酒文化的热土。此行,他们深入天东洞秘境、探访腾龙崮蜂场、沉浸洞藏酒文化博物馆,近距离观察和学习当地如何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乡村振兴之路。

天东秘境:自然馈赠赋能文旅新篇

实践之旅首站抵达被誉为“地下艺术宫殿”的天东洞。甫一进入,恒温清凉的气息扑面而来,巨大的穹顶与嶙峋怪石在光影交错中诉说着千万年的地质传奇。然而,令实践团成员们更为惊叹的,是天东洞资源利用的“点石成金”之术。洞内得天独厚的恒温(常年稳定在14-18摄氏度)、恒湿(湿度保持在85%左右)且微生物环境稳定的特性,被当地敏锐地捕捉并转化为发展特色产业的宝贵财富——这里成为了顶级的天然洞藏酒窖。团队成员们穿梭在洞中,看到一坛坛、一罐罐承载着岁月沉淀的美酒整齐排列在特制的酒架上,静卧于这方静谧天地。洞壁的微凉浸润着酒坛,时光的魔力在悄然改变着酒体的分子结构,使其口感更加醇厚绵柔,香气愈发幽雅馥郁。

图 1山东科技大学红心绘梦·湖蕴红魂实践团进入天东洞参观学习 朱沫漩供图

甜蜜事业:小蜜蜂“酿”出大产业

带着洞中的酒香余韵,实践团奔赴腾龙崮蜂场。群山环抱中,蜂箱错落有致,蜜蜂忙碌飞舞,俨然一幅生态和谐的画卷。蜂场负责人热情介绍了从蜜源植物培育、科学养蜂到蜂蜜采收、加工包装的全产业链条。团队成员化身“临时主播”,近距离拍摄蜜蜂采蜜、展示晶莹剔透的蜂蜜产品,并现场科普蜂蜜知识。蜂场负责人在直播中向观众分享道:“看这成片的荆条花、槐树林,绿水青山真的就是金山银山!”蜂农的收入有了保障,山林的生态价值得到了转化和提升,这是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甜蜜事业’,为山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

图 2腾龙崮蜂场实景图 朱沫漩供图

洞藏琼浆:文化底蕴铸就品牌之魂

行程的高潮落在腾龙崮洞藏酒文化博物馆。这里不仅是美酒的殿堂,更是一部立体的酒文化史诗。博物馆内陈列的古老酒器、详实的史料以及规模宏大的洞藏酒窖实景,无不彰显着品牌对品质的坚守和对文化的传承。讲解员深情讲述了腾龙崮品牌如何根植于蒙阴这片红色热土,依托天东洞这一核心资源,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始终坚持“洞藏为本、品质为魂”的理念,克服重重困难,将一个小众的地方特色产品,逐步打造成区域知名的公共品牌,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当地就业增收的奋斗历程。品牌故事中蕴含的匠人精神、创新意识和坚韧不拔的沂蒙精神,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实践团成员。”

红心绘梦:青年脚步丈量振兴之路

此次腾龙崮之行,对山东科技大学“红心绘梦,湖蕴红魂”实践团而言,远不止于一次参观。他们亲眼见证了蒙阴县如何将沉睡的溶洞资源转化为飘香四溢的洞藏酒窖,将山间飞舞的蜜蜂编织成惠及农户的“甜蜜产业链”,更将深厚的文化积淀注入品牌灵魂,走出一条生态优先、文化引领、产业融合的特色乡村振兴之路。队长公子同在实践手记中写道:“天东洞的幽深、蜂场的忙碌、博物馆的醇香,都在向我们诉说着同一个道理:乡村振兴没有标准答案,核心在于立足本土、深挖特色、久久为功。我们青年一代,要用创新的思维、实干的精神,为这幅壮丽的画卷添上属于我们的青春色彩。”

图 3山东科技大学红心绘梦·湖蕴红魂实践团在腾龙崮洞藏酒文化旅游区合影留念 朱沫漩供图

在沂蒙精神的滋养下,在蒙阴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中,山东科技大学“红心绘梦,湖蕴红魂”实践团的成员们,以脚步丈量土地,以直播传递乡音,以思考沉淀收获。他们带走的不仅是对特色产业发展模式的深刻理解,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时代责任——在广袤的乡村热土上,用知识与热情,继续绘就更加壮美的红心之梦。这份来自腾龙崮洞藏酒香里的青春答卷,正书写着乡村振兴路上动人的新篇章。

撰文|付晓晴

图片|朱沫漩

审核|罗振梁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润涵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7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