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9日讯(通讯员 黄勃 钟雨婷 黄颖 吴优) 近日,广州商学院紫荆志愿服务队深入广东省肇庆市广宁县赤坑镇,围绕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古树群、瀑布、特色物产香鱼和砂仁,开展了一系列助力旅游景点建设的实践活动,旨在推动赤坑镇文旅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赤坑镇位于广宁县西北部,森林覆盖率达90%,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这里的古树群是一大特色景观,尤其是惠爱村委会的云山里村古树公园,古树密集度高,共有百年以上古树57棵,涵盖红锥、枫香、山蒲桃等10个树种,其中红锥数量最多。这些古树不仅是自然的瑰宝,更承载着当地的历史与文化记忆。此外,赤坑镇的石山羊瀑布气势磅礴,周边景色宜人,是亲近自然的绝佳去处。同时,赤坑镇作为省级“砂仁专业镇”,砂仁种植历史悠久,品质优良;而在一些优质山泉水区域,还孕育着独特的香鱼资源。
图为肇庆市广宁县赤坑镇石山羊瀑布
紫荆志愿服务队抵达赤坑镇后,迅速投入到紧张的调研与实践工作中。在古树群保护与开发方面,队员们协助当地相关部门对古树进行全面细致的勘查,详细记录每棵古树的树龄、品种、生长状况等信息,完善“一树一档”资料。队员们还积极向村民和游客宣传古树保护知识,增强大家的保护意识。在瀑布景区,队员们对周边环境进行清理,协助规划游览路线和安全设施建设。考虑到瀑布周边地形复杂,服务队提出设置防护栏和警示标识等建议,以确保游客的人身安全。同时,为了让游客更好地欣赏瀑布美景,队员们还建议设置观景平台的设计与搭建工作。
图为赤坑镇特色物产香鱼
针对赤坑镇的特色物产香鱼和砂仁,紫荆志愿服务队发挥专业优势,助力产业与旅游的融合发展。队员们深入了解香鱼的生长习性和养殖环境,为香鱼养殖产业提供品牌包装和营销策略;对于砂仁产业,队员们在赤坑镇的砂仁田与加工车间,围绕“提质”与“挖潜”展开深度调研。队员们翻查《本草纲目》中“砂仁化湿开胃”的记载,结合现代药理研究,与合作社一起梳理出“药用价值+生态故事”的产品开发思路。“您看这个香囊,填充的砂仁碎渣保留了天然香气,既能驱虫又有文化寓意。”队员拿着样品解释,他们还设计出“砂仁生长周期” 主题茶礼盒,包装上印着从开花到结果的插画,让消费者在品茶时读懂“岭南金果”的生长密码。目前,这些融合药用功效与乡土文化的纪念品已进入试生产阶段,预计将为砂仁产业增加15%的附加值。从田垄间的技术改良到车间里的创意开发,队员们的调研不仅为砂仁种植标出了“提质坐标”,更用文化赋能拉长了产业链条,让这颗小小的果实既结出丰收的“经济果”,又开出传承的“文化花”。
图为砂仁衍生产品展示
此外,紫荆志愿服务队还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为赤坑镇旅游资源打造全方位宣传矩阵。队员们在此次宣传工作中多维发力,不仅拍摄了大量展现古树群四季风貌、瀑布飞流奇观、香鱼灵动身姿及砂仁生长过程的高品质短视频和照片,撰写了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的宣传文案,更创新采用线上直播形式,策划推出“云端探秘赤坑”系列直播活动,通过多元传播载体全方位呈现当地特色。
图为紫荆志愿服务队队员直播助农现场
广州商学院紫荆志愿服务队此次在肇庆市广宁县赤坑镇开展的实践活动成效显著,一方面为当地旅游景点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另一方面让队员们在基层实践中拓宽视野、锤炼本领,生动展现了当代大学生扎根乡土、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志愿服务队表示,未来将继续关注赤坑镇的发展动态,进一步发挥高校志愿服务力量,为当地旅游事业提质与乡村全面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钟雨婷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