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不仅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更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记忆与文化传承。2025年7月4日至11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的同学们积极响应学校号召,组成“黄河青语”志愿实践队,踏上了探寻黄河文化、践行新时代治水理念的征程。团队从不同维度深入探寻水的生态价值与文化内涵,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积累实践经验。
图为实践队合影
一、溯源黄河文脉,蓄力志愿讲解
7月5日,实践队员走进校内水文化馆,开展黄河文化专题学习实践活动。此次活动以“溯源黄河文脉,蓄力志愿讲解”为目标,通过系统研学黄河相关历史与文化,为后续在黄河博物馆开展志愿讲解筑牢基础。
展厅内,一件件珍贵展品串联起黄河与中华民族的千年羁绊。大禹治水的记载与实物,定格了先民与水患抗争的智慧结晶,让队员们直观感受古代治水“疏堵结合”的朴素哲理;沿黄九省采集的黄河水样整齐排列,从清澈到微浊的渐变,无声诉说着流域生态的变迁轨迹与保护使命;泛黄的古代治水圣旨静静陈列,字里行间承载着历代王朝对黄河安澜的执着追求与民生期盼;“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这一重要指示熠熠生辉,传递着国家对黄河治理的战略重视,彰显黄河在民族发展中的核心地位。
图为实践队参观水文化馆 从治水历史的脉络梳理到生态变迁的直观感知,从古人智慧的传承延续到国家战略的深刻解读,队员们在沉浸式学习中全面夯实了黄河文化知识体系。队员们纷纷表示,此次水文化馆研学不仅深化了对“母亲河”重要意义的理解,更让即将开展的志愿讲解工作有了扎实的内容支撑。
二、讲解黄河故事,传承文明薪火
郑州黄河博物馆作为承载黄河文明与治水历史的重要场所,成为实践队员们传播黄河文化的实践阵地。7月8日,实践队员们来到黄河博物馆,在展厅内为游客提供细致生动的志愿讲解服务。面对驻足书简前的游客,他们娓娓道来黄河流域文明起源的历史脉络,结合文献记载解读先民与黄河共生的智慧;在动态沙盘展区,队员们对照流域地图,向游客清晰阐释黄河自然风貌的演变、历史变迁中的水患挑战,以及不同朝代治水策略的迭代升级;当游客关注历代治黄工具与文献时,队员们重点讲述古人“疏堵结合”的治水理念、近代治黄工程的艰辛探索,让“艰苦奋斗、因地制宜”的治黄精神通过讲解直抵人心。此外,队员们还主动清理馆内垃圾杂物,以实际行动守护这份历史文明载体。
图为实践队员为游客讲解
通过此次实践,队员们不仅将前期积累的黄河知识转化为生动的讲解内容,更在与游客的互动中深化了对黄河自然风貌、历史变迁及历代治黄艰辛历程的理解。队员们深刻认识到,志愿讲解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黄河文化的活态传承,未来将继续以讲解为纽带,让更多人读懂黄河的历史厚重与精神内涵。
三、看水系治理妙招,学河湖管理新招
7月10日,实践队员们在祁丽霞老师的带领下,来到龙子湖公园开展户外实践。龙子湖公园作为郑州东部的“绿心”,其生态设计理念给队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湖岸由鹅卵石和植物堆叠而成,无水泥痕迹,利于湖水自然渗入,为水生动物提供了栖息之地。实践队指导老师祁丽霞介绍,龙子湖的水循环系统复杂且科学,生活用水经菖蒲、芦苇等湿地植物净化后排入湖中,再通过地下管网循环利用,实现了“自然净化—自然使用—自然排放”的生态设计理念,充分体现了“渗、滞、蓄、净、用、排”的“海绵城市”理念。
图为实践队在龙子湖进行户外实践
除此之外,队员们还重点了解了龙子湖的长效管理办法。在公园内的郑东新区龙子湖湖长公示牌前,队员们知道了“河湖长制”在湖水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公示牌上清楚写着各级湖长的姓名、负责范围、管理目标和监督电话,明确了“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的责任体系。从监测水质、打扫湖边卫生到推进生态改善项目,每一项工作都有专门的人负责,形成了全方位、无死角的管理网络。
四、追寻黄河足迹,厚植使命担当
为深入探寻黄河文化根脉,践行新时代治水理念,7月11日,实践队在指导老师祁丽霞、胡乃文的带领下走进黄河文化公园,开展实践活动。实践队首赴炎黄广场,106米高的炎黄二帝塑像巍然矗立。祁丽霞老师详解黄河文化的民族凝聚意义。队员们继而前往邙山考察纪念地,“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号召直抵人心;行至临河广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嘱托,让大家倍感振奋。
走进黄河地质博物馆,巨幅沙盘、岩芯与数字影像生动再现河道千年演变,从治黄艰辛到生态发展理念,国家战略中的民生温度与历史重量愈发具象。此次探访中,队员们沿黄河脉搏体悟文脉厚重,传承黄河精神、守护母亲河的使命感深深扎根,为续写新时代“黄河大合唱”注入青春力量。
图为实践队走进黄河文化公园
此次暑期实践活动,让“黄河青语”志愿实践队的队员们对黄河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刻的认识。从龙子湖的微观生态治理中,他们领悟到“天人合一”的理念;从黄河的宏观治理实践里,他们学到了系统思维;从各类展馆的资料中,他们探寻到黄河与文明的深厚关联。队员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实践为契机,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孙怡卓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