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大学医暖山湖实践团:探三元塔古韵,以青春护文化传承

发布时间:2025-07-16 13:1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庞梦芝,陈伊敏   阅读 8.5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大学生云报7月16日讯(通讯员 庞梦芝 陈伊敏)近日,佛山大学“医暖山湖”三下乡实践团队奔赴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围绕当地标志性历史建筑三元塔,开展文化探寻与传承实践活动。团队以“探古韵、护传承”为核心,通过走访古迹、对话守护者、创新宣传等行动,深挖三元塔承载的历史文脉,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一、溯源:古塔千年文脉镌刻“三元”密码

三元塔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临江而立,因 “三元及第” 的文化寓意与精巧砖石结构获 “西江明珠” 美誉。其飞檐斗拱设计兼具排水功能与建筑美学,塔身砖石历经数百年风雨依旧稳固,是岭南古建筑技艺的生动范本。

图为三元塔全景。佛山大学医暖山湖实践团宣传组供图 

实践团成员沿社科知识普及长廊开启探寻之旅,长廊通过图文展板、实物模型系统展现古塔细节:从基础砖石的选料配比、楼层空间的力学布局,到飞檐如何实现 “装饰与排水” 双重功能,均有细致呈现。“触摸砖石上的雕刻纹路,仿佛能看见古代工匠俯身雕琢的场景。” 团队成员罗冬玲说。

图为三元塔社科知识普及长廊。佛山大学医暖山湖实践团宣传组供图 

二、对话:二十年守护 平凡中见坚守

为探寻古塔保护的 “日常密码”,实践团专访了在此坚守20余年的工作人员梁师傅。谈及游客构成,他笑称 “三教九流都有”:“本地老人带孙辈来寻回忆,讲年轻时登塔看江景的故事;外地学生团队专门来研学,还有摄影爱好者蹲守拍日出,大家从不同角度和古塔‘对话’。”

图为实践团成员专访工作人员的场景。佛山大学医暖山湖实践团宣传组供图 

谈及游客兴趣点,他提到“三元”文化最具吸引力:“尤其是老师和学生群体,对状元、会元、解元的故事特别关注,不少学生盼着登塔沾‘文气’,祈愿学业顺遂,我们也会借着这种契机,给他们讲讲‘三元’文化背后的拼搏进取精神,让文化传承更有温度。”

在日常维护工作上,梁师傅又打开了话匣子:“每天都要巡检,检查围栏牢度,防止游客倚靠发生危险;查看砖石风化情况,遇到裂缝、脱落,要记录上报,安排专业修复;遇到节假日游客多,还要维护秩序,提醒大家爱护古迹。这些事看似琐碎,可关乎游客安全和古塔风貌,得事事上心 。”20余年坚守,他把青春与热情倾注在古塔守护中,岁月在他脸上留下痕迹,却让他对三元塔的情感愈发深厚。

团队成员们认真聆听,从工作人员的讲述里,感悟到文化守护的意义。“原来文化遗产的守护,是这样日复一日的坚守,是把平凡事做到极致的执着。青年一代,也该接过守护的接力棒,让这份文化传承下去。”这场对话,让青年学子汲取到传承力量,更坚定了以青春担当续写文化守护篇章的决心。

三、行动:青春力量赋能让古韵焕新彩

三元塔作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地域文化鲜活载体,但其保护与传承也面临挑战。“医暖山湖”团队在实践中,主动承担起文化宣传与守护倡议的责任。

从宣传层面,团队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分享三元塔历史文化、建筑特色,发布实践过程中拍摄的宣传短视频。视频里,既有三元塔古朴外观、飞檐斗拱细节,也有团队探寻古迹、对话守护者的片段,搭配生动解说,吸引众多网友关注,唤起大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

同时,团队向当地政府建言,呼吁持续加大保护投入,如优化周边环境设施、定期开展专业修缮、完善文化讲解与导览服务等;向社会各界倡议,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参与文化宣传活动,通过公益合作、文化体验项目等形式,扩大三元塔文化传播范围。

图为三元塔的祈福地。佛山大学医暖山湖实践团宣传组供图 

“三元塔承载的历史文化,需要代代守护。年轻人力所能及做些事,就是希望让更多人看到它的价值,加入守护行列,让这份古韵在新时代一直熠熠生辉。” 正如团队在总结中所写:“当我们用脚步丈量塔基、用镜头记录飞檐时,终于懂了‘传承’二字 —— 既要接住前人护塔的接力棒,更要让千年古塔在新时代的目光里,依然熠熠生辉。”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庞梦芝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7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