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二师学子三下乡:红歌嘹亮传薪火,音符之中颂党恩

发布时间:2025-07-16 13:3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黄夏思、柯梦贞   阅读 7.4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6日讯(通讯员 黄夏思 柯梦贞)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近日,随州市随县炎帝学校三年级教室里,稚嫩而嘹亮的歌声穿透窗棂。知行 +志愿服务队队员胡纬恒正带领孩子们学唱经典红歌,一场融合历史讲解与音乐体验的红色课堂在此生动上演。

“同学们知道《东方红》是谁写的歌吗?” 胡纬恒展示着多媒体上的 “红歌时间轴”,将《东方红》的诞生故事娓娓道来。当播放延安时期军民共唱此歌的黑白影像时,孩子们专注地盯着屏幕,看到画面里身着粗布衣的人们挥舞镰刀歌唱的场景,纷纷小声询问:”老师,他们为什么那么开心呀?“”因为他们相信,跟着共产党就能过上好日子。” 胡纬恒指着1943 年的标注解释道,“就像我们现在唱这首歌,是在怀念让中国站起来的前辈们。” 随后播放的《歌唱祖国》伴奏响起时,他带领孩子们拍手打节奏,从识谱到跟唱,将附点节奏比作 “小拐杖”,让乐理知识变得生动易懂。

“谁能说说,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时,心里是什么感觉?” 在互动环节,学生侯欣茹站起来说:“感觉很有力量,想举起手敬礼!” 这个回答引发热烈讨论,孩子们争相分享感受:“像看到解放军叔叔在保护我们”“觉得祖国很厉害”。


▲图为胡纬恒带领学生学习《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为让红色旋律更易被接受,胡纬恒带来了童声版本的《歌唱二小放牛郎》,降低音高并加入拍手律动。当孩子们用清澈的嗓音唱出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去了” 时,他适时讲述了歌曲背后抗日的故事:“这首歌里,藏着无数人用勇气守护家国的故事,这就是我们要记住的抗日精神。” 孩子们边唱边点头,眼角盈盈的水光里多了几分对历史的敬畏。

▲图为学生跟唱歌曲

“红歌不是老歌,是会说话的历史。” 这样的改编,不是对经典的消解,而是用孩童能懂的语言,为红色旋律装上 “童声滤镜” 与 “故事锚点”。当歌声与历史对话,当律动与敬意交织,红色基因便在不经意间钻进童心,让英雄的故事、民族的记忆,在新一代心中扎下温柔而坚定的根。志愿服务队队员胡纬恒这样介绍道。团队特意选取《东方红》《歌唱祖国》等适合儿童学唱的经典曲目 ,将音乐教学与党史教育有机融合。炎帝学校三年级班主任王老师感慨道:“这些红歌像种子,在孩子们心里发了芽。”

▲图为胡纬恒与学生交流歌曲含义

下课铃响时,孩子们仍缠着胡纬恒再唱一遍《歌唱祖国》。夕阳透过窗棂,将26张仰起的小脸染成金红色,稚嫩的歌声里,孩子们自然地摇摆着小手,还有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夕阳下,教室传出的合唱声愈发嘹亮。这场红歌课堂,不仅让孩子们学会了传唱经典,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知党恩、跟党走的种子。

这歌声,是穿越时空的精神对话,是代际相传的信仰接力。当童声与红歌相遇,那些藏在音符里的初心与赤诚,正化作看得见的星火,在炎帝故里的土地上,点亮一颗颗向党的童心。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柯梦贞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4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