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0日讯(通讯员 邓兴悦、冯祖玲) 在石家河初级中学的教室里,孩子们围坐在一起,兴奋地用水果、纸张等日常物品进行着“切分”与“组合”。一堂以“认识分数”为主题的趣味数学课,正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体育赋能逐梦)于7月10号生动开展,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巧妙融入乡村孩子的现实生活。
为提升乡村儿童数学学习兴趣,帮助其理解分数这一重要基础概念,该实践队精心设计了以生活化、体验式为核心的分数教学方案。活动旨在通过直观操作和具体情境,让分数知识变得可触可感。
▲图为志愿者正在授课
课堂聚焦核心概念“分数”的理解:实物操作,建立直观:队员们引导学生将苹果、月饼等实物平均分给不同数量的小朋友,亲手体验“平均分”的过程。孩子们通过观察切分后的每一份,直观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折纸游戏,深化认知:孩子们动手将正方形或圆形纸张多次对折,观察每次折叠后形成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在折叠与展开的过程中,“四分之一”、“八分之一”等分数概念变得清晰具体。情境创设,应用理解:创设“分糖果”、“切西瓜”等贴近乡村生活的场景,引导学生用分数描述分配结果,解决“如何公平分享”的问题,体会分数的实际应用价值。图形辅助,巩固表象:利用色彩鲜明的分数模型(如分数圆、分数条),帮助学生将实物操作的经验迁移到图形表征,建立分数的图形化认知,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图为志愿者正在授课
课堂上,孩子们积极参与分一分、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的活动。清晰的操作步骤和贴近生活的实例,有效降低了理解难度。原本抽象的“分子”、“分母”、“整体”等术语,在动手实践中变得生动有趣。孩子们在小组合作中互相交流,分享各自的分法,讨论“一半”、“三分之一”等分数的大小关系,课堂气氛活跃而有序。
▲图为志愿者正在授课
这堂别开生面的“认识分数”数学课,通过实物操作、游戏体验和生活情境相结合的方式,成功地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乡村儿童易于理解的实践活动。活动不仅帮助孩子们扎实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更激发了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了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为提升乡村小学数学教育质量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孩子们打开了探索数学奥秘的一扇窗。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胡成坤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