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大学学子赴肥西县上派镇肥光社区开展社会实践:讲好普通话,共筑新未来

发布时间:2025-07-10 20:19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高嘉琦、徐锦瑶   阅读 1.2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7月3日的肥光社区活动室里,稚嫩的童声与欢快的笑声此起彼伏——合肥大学“三下乡”“薪火传乡韵,师‘苑’育童心”团队的成员正带着同学们开启一场语言探索之旅。团队成员王欣悦通过方言互动、知识讲解、趣味竞赛等形式,让同学们在欢声笑语中感受语言魅力,理解讲好普通话的重要性。

“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有‘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语’这个说法吗?”团队成员王欣悦以提问的方式拉开方言体验环节序幕,通过播放合肥话、阜阳话等安徽地方方言音频,邀请同学们尝试翻译听懂的内容,以此考察大家对安徽不同地区方言的熟悉程度。这个有趣的互动,同学们不仅领略到方言所蕴含的地域文化特色,更深刻领悟到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的重要作用。

团队成员王欣悦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向同学们介绍普通话的定义、发展历程以及学习普通话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团队成员设计“趣味普通话大赛”实践环节,以绕口令“扁担长,板凳宽”为载体,通过标准化发音示范与比赛机制,考察同学们的普通话语音标准度与口语表达流畅度。经几轮比拼,最终有5名表现优异的同学获授“普通话小达人”称号及学习用品奖励。这一环节不仅锻炼同学的口语表达能力,也让他们在欢声笑语中克服说普通话的紧张心理。

方言的韵律还在耳边回荡,普通话的魅力已在笔尖流淌,团队成员为同学发放彩笔和画纸,邀请大家用绘画表达“我心中的普通话”。同学们发挥想象力,一幅幅生动的画作跃然纸上:连接城乡的“普通话大桥”、打开未来的“普通话钥匙”,还有以多彩线条为表现形式的梦幻童绘,展现方言与普通话和谐共存的画面。这些跃然纸上的童真创作,既是同学们对普通话的独特理解,更是他们拥抱语言文化的热情见证。

语言是心灵的桥梁,普通话是时代的纽带。此次课程,不仅让同学们在趣味互动中感受学习普通话的乐趣,更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帮他们建立规范的语言意识。活动结束后,许多同学主动用普通话与同伴交流,这种潜移默化的改变,正是语言文化传播最珍贵的成果。

撰稿人:高嘉琦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徐锦瑶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4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