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商启童智:华中师范大学青年大学生绿芽实践队开展经济与生活精品课

发布时间:2025-07-10 19:34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吉天昊 胡高瑞   阅读 997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0日讯(通讯员 吉天昊 胡高瑞)为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深入理解物品价值的本质,7月10日上午,华中师范大学学生未来教育家协会绿芽实践队(以下简称绿芽实践队)于江西省九江市瑞昌市肇陈镇希望小学开展了一堂以“什么是‘好东西’”为主题的经济与生活精品课。队长吉天昊担任主讲,三十名一到六年级学生参与课程学习。

▲图为吉天昊进行情景导入环节

情景导入:激发思考,探索价值本质

课程伊始,吉天昊以“大家认为什么是‘好东西’”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同学们踊跃发言,有的列举具体物品如玩具、零食,有的描述“好东西”的特征如“稀有”、“昂贵”。随后,吉天昊顺势抛出三个核心问题:“更稀有的东西一定是好东西吗?”“更贵的东西一定是好东西吗?”“‘好东西’一定永远是好东西吗?”这些问题激发了学生思考,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兴趣基础。

▲图为吉天昊辨析“稀有”与“喜欢”

故事教学:区分主观价值与客观价值

在新知讲授环节,吉天昊通过“小红的故事”生动地阐释了物品的主观价值与客观价值。故事中,小红因个人偏好高价购买了一个普通挂坠,引发同学们对“价格是否决定价值”的讨论。吉天昊指出,物品的客观价值由市场决定,而主观价值因人而异,取决于个人需求与对物品的特殊情感。

此外,吉天昊还结合“沙漠中水与钻石的选择”、“重复观看电影的感受变化”等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效用”这一概念以及需求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他用生动的例子讲解晦涩难懂的经济学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际生活情境理解经济学现象。学生们在互动中逐渐领悟到“好东西”的判断标准应基于自身实际需求,而非盲目追求稀有或高价。

▲图为学生齐读主观价值和客观价值定义

案例分析生活实例深化理解

为加深学生对于价格和价值的理解,吉天昊设计了贴近生活的案例分析。学生通过讨论“书包挂坠交易”,认识到交易双方会因主观价值的差异而无法达成共识;面对“沙漠求生”这一特殊情境,学生们一致选择“水”而非“钻石”,体会到了“需求决定价值”的真谛。在各情境中,同学们积极分享观点,课堂气氛活跃。此外,吉天昊还引入“烟卡”现象,通过视频展示其危害,引导学生反思攀比心理,树立理性消费观。

▲图为吉天昊组织学生讨论生活实例

总结升华:树立正确价值观

课程尾声,吉天昊总结道:“‘好东西’的标准并非是固定的,而是随着需求、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学会理性判断,珍惜资源,远离盲目消费。”他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科学地看待经济现象。

▲图为吉天昊带领学生回顾课堂知识

绿芽实践队开设经济与生活精品课,通过情景教学、故事分析和互动讨论等环节,提升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经济现象的认知,培养学生的财商素养,为他们将来更加客观理性地看待和处理经济活动奠定基础。绿芽实践队将继续优化经济与生活精品课的内容,以更有深度、更贴近生活的教学方式,助力学生成长,为乡村教育注入新活力。

撰文 | 吉天昊 胡高瑞

图片 | 单世国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吉天昊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3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