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0日讯(通讯员 郑玟、刘鑫怡)7月9日上午,广东廉江市安铺镇第三中学的教室里,四十多名初中生屏息凝神。投影屏幕上,一颗心脏在动画中骤然停跳。“黄金抢救时间只有4分钟!”广东医科大学医学传播学服务队讲师李金桔的声音划破寂静,一堂关乎生命守护的急救课就此展开。人体模型被搬上讲台,少年们轮流俯身练习胸外按压——这支医学生队伍正在把专业的急救技能,播种到乡镇教育的土壤中。
▲图为李金桔在为同学们讲课。通讯员 郑玟 摄
触目惊心的数字揭开了课堂序幕。李金桔展示的PPT上清晰标注着:我国每年心脏骤停发病人数超过100万,而院前急救成功率不足1%。“当有人突然倒地失去意识,我们要立即采取行动。”她通过情景模拟教会学生“一叫二看三听”判断法:呼唤患者、观察胸廓起伏、倾听呼吸声。通过课程讲述,不少同学在模拟演练中都能迅速进入角色:“叔叔能听到吗?患者无意识,请那位穿白色衣服的先生帮忙拨打120!”清晰的呼救声在教室回荡。
模型教学环节掀起了课堂高潮。服务队员刚摆放好人体模型,学生们便围成同心圆。“按压点定在两乳头连线中点!”助教握住初二学生谭慧妍的手腕示范动作,“双手交叉,用上半身力量垂直下压。”当谭慧妍因紧张导致按压过猛时,助教立即提醒:“成人按压深度5~6厘米,我们来数节拍。”三十双眼睛紧盯着模型胸腔规律起伏,汗水逐渐浸透少年们的校服后背。
▲图为谭慧妍同学在老师指导下操作人体模型。通讯员 郑玟 摄
现场还设置了“急救接力赛”,30次按压加2次人工呼吸的循环练习让孩子们在竞赛中熟练掌握操作节奏。“我们不奢求他们能独立救人,但希望他们能成为‘生命传递者’。课程特别设计了适合中学生的简化版操作指南,重点培养‘及时呼救、正确判断、辅助施救’的意识”。服务队队长黄飞璇表示。
课程尾声,指导老师卢泽锋的结语发人深省:“今天学习的知识或许暂时用不上,但终将成为守护生命的微光。”数据显示,我国公众急救知识普及率不足1%,而在场所有学生已能准确复述CPR操作流程。当谭慧妍在结业考核中完成标准按压时,她额头汗珠折射的光芒,恰似中国急救普及事业的希望之光。
这支践行“立志立德,求真求精”校训的青年队伍,用人体模型代替教鞭,以汗水和专业浇灌乡镇中学的医学素养土壤。当安铺三中的少年们弯腰练习胸外按压,他们挺起的不仅是急救技能的脊梁,更为“健康中国”战略筑牢了最坚实的青春防线——生命教育的火种,正在新一代手中传递。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鑫怡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