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7日讯(通讯员 赖可莹、高小佳、曾美贤)为积极响应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号召,推动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7月,佛山大学十八夏乡实践队赴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开展香云纱非遗文化专题调研活动。实践队通过专访非遗传承人、参观香云纱博物馆及传承基地,以青年视角深入挖掘传统工艺的文化价值,通过详实记录与新颖思考,探索香云纱技艺的宣传路径,继而促进非遗产业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对话非遗传承人:聆听守正创新的匠心之路
实践队首先拜访了香云纱坯纱织造技艺传承人张绍景老师。在深入交流中,传承人系统讲解了香云纱的历史沿革、工艺特色及当代发展情况。他强调:“创新必须立足传统,既要适应每个时代的人对美的需求,开发更多服饰、文创等新产品,更要坚守技艺本真,做到守正创新。”实践队通过与非遗传承人的深入交谈,对香云纱的传承之道有了深刻理解。
图为十八夏乡实践队成员与非遗传承人张绍景老师交谈 。通讯员 高小佳 摄
探访香云纱博物馆:解码千年织造的文化密码
随后,实践队参访了南海西樵香云纱博物馆,通过观摩历代织机、染整工具和珍贵实物,进一步了解了香云纱“三蒸九煮十八晒”的传统工艺,切身感受到传统技艺蕴含的匠人智慧。此次参访,实践队不仅感悟到香云纱技艺的独特匠心,还深刻认识到其面临传承难题,正尝试以“非遗+数字”“非遗+教育”等模式推动香云纱非遗文化走向大众,逐步探索香云纱技艺保护与产业振兴的可靠路径。
图为十八夏乡实践队成员参观香云纱博物馆。通讯员 曾美贤 摄
走进传承基地:见证香云纱浸莨晒莨的古老工艺
在传承基地里,队员们亲眼见证了香云纱“浸莨晒莨”的古老工艺。工人们将素纱反复浸入浓稠的薯莨汁中,将数十匹染好的香云纱平铺在草地上暴晒,细心翻动,确保每一寸布料均匀受晒。实践队通过实地参与晒莨工序,不仅深刻体会到这项非遗技艺对自然条件的严苛要求,更认识到青年一代在非遗保护、传承和推广中的责任担当。
图为工人晒莨。通讯员 高小佳 摄
此次南海西樵之行,佛山大学十八夏乡实践队以青年之眼观非遗之美,以实践之笔书传承之志。未来,实践队将结合“百千万工程”的发展方向,聚焦香云纱文化与技艺的宣传推广,通过创意手册设计、数字礼盒研发、精品视频摄制等方式,让香云纱凝聚千年匠心的文化魅力绽放时代光彩,以文化赋能驱动香云纱产业提质升级,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图为十八夏乡实践队成员与非遗传承人张绍景老师合照。通讯员 赖可莹 摄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屈皓月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