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课程进校园——安徽师范大学学子赴黟县赤岭村开展爱心支教

发布时间:2025-07-11 01:49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李小萌、赵鹏宇、邓子轩   阅读 2.4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1日讯(通讯员 李小萌 赵鹏宇 吴泽璇 郭孝宇 )7月7日,安徽师范大学大学生支教团队在安徽省黄山市黟县赤岭村“阳光之家”持续开展暑期爱心支教活动。团队成员精心设计多元化课程体系,涵盖体育、音乐、手工、生活技能、地理及葡萄牙语体验课,为当地学生带来了别开生面的学习体验,校园内洋溢着青春与活力的气息。

(图为队长李小萌在和孩子观察掌中的蜻蜓,通讯员吴泽璇提供)

运动旋律激发校园活力

清晨的操场热闹非凡,支教老师章子迈带领学生充分热身之后,以羽毛球、乒乓球、篮球等运动拉开校园一日序幕。阳光下,羽毛球在空中划出银弧,乒乓球台传来清脆撞击声,篮球场上少年们奔跑传球、协作投篮,跃动的身影与欢笑声交织成青春图景。队长李小萌表示:"通过多样体育活动,让孩子们在晨光中舒展身心,既是体魄的锻炼,也是团队精神的培养。"这场充满朝气的清晨体育课,正是学校落实素质教育、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生动缩影。

(图为小朋友们跟着老师热身,通讯员吴泽璇提供)

多元课程传递知识与温暖

在上午的音乐课上,支教老师黄欣悦选取动画主题曲《爱不会绝迹》进行教学。轻快的节奏迅速点燃课堂氛围,学生们认真跟唱,部分学生主动上台表演,课堂互动积极热烈,掌声不断。音乐的魅力有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图为黄欣悦老师在上音乐课,通讯员赵鹏宇提供)

手工课上,支教老师陈凤指导学生编织中国结和手绳。五彩的细绳在孩子们手中穿梭,学生们专注地跟随步骤学习传统手工艺。课后,许多学生将亲手编织好的手绳赠送给老师,鲜艳的绳结成为师生情谊的温馨见证。

(图为手工课上的互动,通讯员吴泽璇提供)(图为小朋友送给老师手环,通讯员吴泽璇提供)

下午的课程聚焦于认知拓展。地理课上,支教老师詹亦雪带领学生们“探秘黄山”,通过讲解其海拔、气候、特色美食(如臭鳜鱼)及经济状况,配合生动的图片展示,将学生们的思绪引向壮丽的黄山风光。尤其当老师讲到黄山的特色美食臭鳜鱼时,孩子们纷纷自豪地说:“我们都喜欢吃,这是我们家乡的特产。”

(图为老师在向孩子们介绍臭鳜鱼,通讯员李小萌提供)

紧随其后的葡萄牙语体验课则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支教老师李仁岚以英语字母表引入,教授简单的葡语字母歌、数字和颜色词汇。互动环节的“听到单词做动作”小游戏将课堂推向高潮,学生们在欢笑声中体验语言的魅力。

(图为老师教葡语,通讯员郭孝宇提供)

生活技能课同样充满趣味。支教老师王子月化身 “生活小导师”,将枯燥的生活技能变成趣味课堂。她站在教室中央,手持一件皱巴巴的外套,向孩子们耐心示范 “abc 三步折衣法”:只需要简单的三步,一件整齐的衣物便呈现在眼前。随后,她又拿起扫帚,讲解 “边角到中央扫地法”,边演示边强调:“要从墙角开始,像画小弧线一样慢慢扫,灰尘才不会到处跑!” 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分组实践,有的专注抚平衣服褶皱,有的踮脚清扫教室角落,在欢声笑语中快速掌握了实用技巧。

(图为王子月老师教小朋友叠衣服,通讯员郭孝宇提供)

课后时光凝聚温情瞬间

课程结束后,支教团队将西瓜切成小块分给孩子们,孩子们手捧红瓤瓜瓣笑出月牙眼,果汁顺着指缝滴落时仍不忘向老师比耶致谢,教室飘出阵阵瓜香。随后的作业辅导时间里,学生们专注书写,遇到问题及时向老师请教。窗外陆续到来的家长或安静等待或关切张望。放学时,一位小女孩充满期待地询问老师“明天还有今天这样有趣的课吗”,充分体现了多元化课程的吸引力。

(图为小朋友们吃老师分的西瓜,通讯员郭孝宇提供)

此次支教活动是安徽师范大学青年学子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服务基层教育的生动实践。支教团队设计的多元课程体系,不仅丰富了乡村儿童的暑期生活,更在潜移默化中弥补了乡村学校在艺术、外语、综合实践等素质教育资源上的相对不足。青年大学生发挥专业特长,将新颖的知识与广阔的视野带入乡村课堂,展现了新时代青年服务社会、奉献青春的责任担当,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贡献了青春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小萌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0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