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方言讲健康 八段锦里传温情

发布时间:2025-07-10 20:0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黎婷婷 刘雅萍 徐晟雅 陈思雅   阅读 2.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导语:“叔公叔婆,爱想活到100岁,食得合适正靠谱!”2025年7月6日,在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长潭镇堑垣村村委会,一场全程使用客家方言进行的健康宣讲,让在场的数十位老人频频点头。广东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岭云志愿服务队13名队员,深入“长寿之乡”蕉岭县的乡村一线,聚焦老年人最迫切的健康需求,在堑垣村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营养膳食+防跌倒”科普行动,用专业知识和青春热情为当地老人送上贴心关怀。

方言科普:听得懂的健康知识才是真关怀

“听讲白话(普通话)有时听唔明,今日听自家话讲健康,清清楚楚!”一位阿婆笑着说。针对乡村老人语言习惯和信息接收特点,岭云志愿服务队做足了功课。队长王利平用亲切的客家话开场,瞬间拉近了距离。队员们精心准备的PPT图文并茂,内容更是“接地气”。

“营养膳食”宣讲不讲大道理,专讲“饭桌经”。队员们用本地常见的食材举例,教老人们如何搭配一日三餐:“白米粥可以加点粗粮杂豆(糖尿病饮食建议)”、“多样化饮食”、“食物肉个量爱适量,煮菜唔好太咸太油”。讲解深入浅出,老人们听得聚精会神,不断就“高血压爱么个食法、“胃口唔好爱么个办”等实际问题提问,队员们耐心解答,现场互动气氛热烈。

防跌守护:把安全知识送到老人“家门口”

“跌倒系老人最怕嘅事之一!”队员的讲解直指痛点。他们结合农村老人的生活环境,用客家话详细分析家中门槛、湿滑地面、光线不足等常见隐患。更实用的是,队员们带来了“看得见、学得会”的防跌妙招:如何改造居家环境(比如厕所加装扶手、浴室加防滑垫)、正确的起身步骤、床边放小夜灯等。清晰的讲解配合队员的现场示范,让抽象的安全知识变得生动可感。

(图为队长王利平用客家方言为堑垣村老人讲解防跌倒安全措施。刘楚昕 供图)

问卷见证:一堂课提升健康“明白度”

为了解老人真实需求并检验宣讲效果,团队设计了科学问卷。“宣讲前头,好多阿伯阿嬷对防跌措施认识唔够深。”队员介绍道。宣讲前后,队员们耐心地“一对一”辅助老人完成问卷。初步对比结果显示,仅堑垣村一场活动后,现场老人对核心防跌知识的知晓率就提升了近20%,对合理膳食搭配要点的理解也更加清晰。这组数据让队员们倍感鼓舞,也印证了精准科普的实效性。

(图为队员在堑垣村进行宣讲后问卷调查,了解老人学习效果。刘楚昕 供图)

八段锦动起来:笑声中传递养生之道

悠扬的音乐响起,村委会前的空地上,一场传统养生功法“八段锦”教学将活动推向高潮。“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队员们在前列整齐示范,动作舒展。队员徐晟雅穿梭在老人中间,轻声细语地指导:“抬手吸气,下落呼气……慢慢来,唔使急。”起初动作生疏的老人们,在鼓励下渐入佳境,一招一式学得有模有样。“哇,做完肩头松好多,全身都舒服!”一位刚练习完的伯伯开心地说。欢声笑语中,健康养生的理念悄然传递。活动尾声,团队向参与的老人赠送了洗衣粉表达谢意。

(图为队员徐晟雅手把手指导堑垣村老人练习八段锦。刘楚昕 供图)

舌尖上的长寿密码:镜头记录蕉岭药膳

当日下午,服务队部分成员走进当地队员家中,用镜头探寻“长寿之乡”蕉岭的饮食智慧。他们全程记录了两道本地特色药膳——“金线莲煲鸭汤”和“五指毛桃猪骨汤”的制作过程。从挑选本地优质食材(蕉岭水、蕉岭鸭)、处理药材,到慢火炖煮的技巧,都被详细摄录。队员家长热情介绍:“金线莲清热去火,对喉咙痛好有效。”“五指毛桃健脾胃、补肺气,仲可以舒筋活络。”浓郁的汤香不仅弥漫在屋内,也传递着蕉岭人顺应自然、药食同源的养生智慧。这些珍贵的影像资料,将成为传播地方健康文化的载体。

短短一天,广东医科大学岭云志愿服务队在堑垣村播撒了健康的种子。他们用“乡音”传递科学知识,用专业守护老人安全,用传统功法激活健康活力,更用镜头挖掘本土养生智慧。这堂在乡村大地上进行的“健康公开课”,是青年学子服务基层、践行医者初心的生动写照。

(通讯员 徐晟雅 刘雅萍 黎婷婷 陈思雅)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思雅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9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