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日至7日,安徽大学法学院“颖淮青行·法筑乡野”——赴阜阳市宁小村法治乡村振兴实践团,秉持以法治力量赋能乡村的初心,深入阜阳市宁小村,开展为期六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用脚步丈量田野,以专业赋能乡梓。
访村情:深挖振兴密码
实践首站,团队专访宁小村村民委员会书记张蒙蒙,深入了解村庄人口结构、产业现状与挑战。张书记解读村企融合模式、人才政策及黄桃特色产业规划,并坦言在用地指标、专项资金、农业技术升级等方面的迫切需求,希望能通过政策对接与资源引入破解难题,推动乡村发展再上新台阶。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张书记和扶贫干部
探产业:聚焦田间难题
团队成员深入仙境生态农场葡萄园、蔬菜基地及花卉种植园实地调研。葡萄园注重土壤改良与绿色防控,减少农药依赖;蔬菜基地李师傅分享滴灌技术、错季种植与销售经验;花卉园红掌产业成为经济新亮点。宁小村农业正融合生态、技术与市场要素,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
▲图为团队成员进入花卉种植园参观,并与产业负责人交谈
护童行:播撒法治阳光
实践团将未成年人保护、防溺水安全宣讲与红色法治教育相融合,在村委会活动室为孩子们带来生动的普法课,还组织了制作红色小风车等互动活动,在孩子们心中播下法治与红色的种子。他们专注的眼神与阵阵欢笑声,见证了法治在乡土生根发芽。
▲图为团队成员准备给村里儿童红色法治教育的物资
溯根脉:感悟发展历程
实践团走进宁小村村史馆,通过详实的史料、老照片和实物展,系统了解村庄从贫困到脱贫、再到追求振兴的历史变迁。馆内特别展陈了村规民约的演变历程,以及调解邻里纠纷、化解历史积案的乡村治理案例,让队员们深刻感受到法治精神在基层治理中的历史积淀与重要作用。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村史馆周围的宣传栏
总结
此次实践,安徽大学法学院学子深入宁小村,通过专访干部、产业调研、儿童普法、溯源村史,深刻理解基层治理,发挥专业优势播撒法治阳光,为宁小村的法治建设与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书写了青春与乡野双向奔赴的动人篇章。此次“颖淮青行 法筑乡野”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深入基层的国情调研,更是一堂行走的思政课与专业实践课。安大学子将法学专业素养融入乡村治理脉络,用脚步感知乡村振兴的蓬勃脉动与复杂挑战。他们带回了关于产业瓶颈、民生需求、法治基础的第一手珍贵资料,更在服务奉献中深化了对“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战略的理解。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萌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