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重庆三峡学院“心‘星’相连,共筑新篇”乡村振兴促进团在杨乔文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恒合土家族乡石桥梁烈士陵园开展红色教育。现场庄严肃穆的默哀仪式、沉浸式的学习革命事迹以及青春的庄严宣誓,深情缅怀革命先烈,团队成员深受触动,立志将红色基因转化为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动力。
图为团队成员缅怀革命先烈
团队成员庄严地重温入党誓词,铿锵有力的誓言在陵园上空久久回荡。这既是对革命先烈的崇高致敬,也是对青年一代践行“强国有我”时代担当的生动诠释。全体成员将秉承英烈精神,赓续红色血脉,矢志为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注入青春活力。
图为团队成员宣誓
抚今追昔,饮水思源。杨乔文老师有感而发:“青年学子应当以革命先烈为榜样,将个人理想深深融入国家发展的宏大格局,以实际行动践行‘强国有我’的庄严承诺。”实践团成员将传承先烈遗志,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新征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当天下午,团队成员在红色记忆的指引下,由村干部姜邻的带领下开展走访慰问老党员活动,倾听老党员的心声并为他们送去温暖与关怀。
团队成员们首先来到老党员蒲自爱的家,成员围坐在门口,与他促膝长谈。蒲自爱老人今年89岁,于1973年4月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至今已拥有52年的党龄。团队成员们刚坐下,蒲自爱老人就热情地向成员们展示被其珍藏的两枚党徽,那两枚党徽在他布满岁月痕迹的手中熠熠生辉。他向团队成员们介绍,在担任五星村村干部以来,积极投身村务工作,随后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回忆起几十年来村里的变迁,蒲自爱老人感慨道:“现在的生活真是好太多了!像‘三通’问题都已解决,这一切都要感谢党的领导,让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所以作为一名党员,一定要把为人民服务牢牢记在心中,不辜负党的期望。”在告别之际,蒲自爱老人对团队成员们寄语:“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为蒲自爱老人向团队成员展示党徽
随后团队成员前往199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老党员殷运繁家中。在被问到为什么想要加入中国共产党时,他坚毅地说道:“就两个原因,一个就是想要进步,二个就是要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殷运繁回忆起在五星村担任村干部的这些年,最大的挑战莫过于村庄道路的修建。由于修路涉及占用村民土地,必须逐家逐户进行协调与沟通。此外,还需村民在农闲时自行参与挖路工作,这些任务都颇为艰辛。然而,修路势在必行,因为唯有道路畅通,村庄才能与外界有效连接,进而推动当地经济的蓬勃发展。
图为殷运繁向团队成员讲述自己的红故事
最后,团队成员还前往老党员蒲昌美的家中拜访。成员们了解到蒲昌美老人现年83岁,依然精神矍铄,于1966年因参与“四清”工作队而加入中国共产党。当被问及成为党员以来最大的感受时,蒲昌美老人深情地答道:“党和国家给予了我们极大的关怀,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冲锋在前。”至今,蒲昌美老人依然坚持从事农活,他对团队成员们感慨地说:“如今的生活相较于过去已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善,尽管我年事已高,但依然秉持着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的原则。”他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图为团队成员和蒲昌美老人合影带队老师杨乔文代表团队为三位老党员分别送上了关怀慰问物品。老党员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见证者”、革命精神的“传承者”、美好生活的“奋斗者”。拜访慰问老党员,不仅是对他们为党和国家事业奋斗一生的致敬与感恩,更是为了从他们身上汲取精神力量,将党的光荣传统与优良作风薪火相传,奋力续写时代新篇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蔡玉婷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