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诊天鹅湖水质,献策长鑫渔业

发布时间:2025-07-09 15:0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罗宏博 高圆   阅读 2.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问诊天鹅湖水质,献策长鑫渔业

2025年7月6日,塔里木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鱼跃天山畔,情注塔河岸”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调研团正式启程,奔赴阿拉尔市十六团场长鑫渔业和十四团天鹅湖,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这支由师生组成的队伍,将科技知识转化为助农力量,用实际行动诠释青春担当,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7月6日11时,“鱼跃天山畔,情注塔河岸”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调研团抵达十四团天鹅湖。湖面波光粼粼,倒映着远处的天山雪峰,几只白鹭掠过水面,为这幅天然画卷增添了几分灵动。团队很快与当地工作人员和出差的学长们进行了对接。

图为学长张家旗和队员李娟在水质取样,孔素素供图

团队成员在养殖场技术员的引导下,有序地穿上救生衣,分组登船,前往湖中进行水质取样。“水质检测是养殖的关键环节,每个采样点都要代表不同水域特征。”队长杨树春一边记录坐标,一边指导队员操作便携式检测仪。船身划开层层涟漪,队员们依次在湖心、近岸、入水口等5个点位取样。

午后38℃的高温下,检测水质的工作未曾停歇。队员们的衣衫早已被汗水浸透,在阳光下蒸腾出淡淡盐霜,那些蜿蜒的汗渍,恰似塔里木河支流在地图上延伸的轨迹——这是青春与大地最亲密的对话。

湖面上,白鹭掠过团队成员忙碌的身影,与远方的天山雪峰构成动人画卷。指导老师宋勇站在岸边,望着忙碌的队员们,欣慰地说:"这片湖不仅是养殖基地,更是生态系统的缩影。三下乡的工作,就是要守护这份自然之美。"。

7月6日下午5时,“鱼跃天山畔,情注塔河岸”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调研团抵达十六团长鑫渔业。夕阳映照下,长鑫渔业的标准化鱼塘波光粼粼,董事长全采样向团队详细介绍基地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和数字化管理平台,并介绍了主要养殖鱼类。

图为长鑫渔业阳光房养殖锦鲤,孔素素供图

锦鲤在恒温水池中成群有戈,团队向养殖工作人员咨询了养殖过程中鱼类主要的疾病,整理过后,指导老师陈生熬为养殖户讲解了针对这几张疾病的病害预防、用药和治疗方案。在随后的渔场"科技小课堂"上,指导老师陈生熬针对常见鱼病防治进行了详细讲解,队员们则一对一解答养殖户的疑问。"原来用药还有这么多讲究,真是太感谢了!"一位养殖户连连点头。

图为队员罗宏博和鲍利军在向养殖户调查鱼类主要疾病,高圆供图

“为什么年轻人不愿留在渔场?”带着这个问题,团队对15名养殖工作人员展开访谈。养殖户里的一个和蔼可亲的叔叔坦言:“传统养殖辛苦,但智能化改造让工作人员们看到了希望。”在随后的采访中,董事长全采样也说到:“以前都是在鱼塘里养鱼,鱼儿只能在天气暖的时候繁育,水环境也不稳定,现在好了,在政府和塔大的帮助下,搞好了基础建设和技术壁垒,鱼的产量有了质的提高,真是智能化改造让工作成员们看到了希望”

图为“鱼跃天山畔,情注塔河岸”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调研团在长鑫渔业合照,孔素素供图

夕阳慢慢落下了余晖,团队也踏上了返程的脚步,看着手机中十四团天鹅湖工作人员十六团长鑫渔业养殖人员脸上的笑容,团队成员们也懂得了,原来这就是三下乡的意义。

夜幕降临,实践团的驻地依然灯火通明。队员们围坐在一起,整理白天的数据,讨论第二天的计划。电脑屏幕的光映在他们专注的脸庞上,笔记本里密密麻麻记录着调研心得。"队员的每一份努力,都可能成为乡村振兴的一块基石。"队长杨树春在总结中写道。

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不仅让学子们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更让他们深刻体会到科技助农的意义。正如长鑫渔业董事长所言:"大学生带来的不仅是技术,更是发展的新思路和新希望。"天山为证,塔河为伴,塔里木大学的学子们用脚步丈量土地,用科技服务乡村,书写了青春最美的篇章。 (通讯员:罗宏博)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高圆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7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